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朝鲜族秋千

项目编号:国Ⅰ-Ⅵ-14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朝鲜族秋千


一、概述

  朝鲜族是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传统民间体育运动,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运动项目,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热爱生活,富于创造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民族体育竞技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朝鲜族荡秋千是朝鲜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据说朝鲜族女性由于受到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平时禁止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禁止出外看戏、去寺庙上香或远足游玩等,终日被束缚在庭院高墙内。只有每逢端午时节参加荡秋千活动,才能满足休闲娱乐、与他人交往、参与社会活动、亲近大自然等需求。

  由于朝鲜族秋千运动的参赛者只能是女性,成为与其他民族秋千运动相区别的重要特征。荡秋千活动一般在端午节和农闲期间举行。每逢荡秋千比赛,村屯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来到事先搭建好的秋千下,欢歌载舞,等待身着艳丽多彩的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少女上场进行比赛,看谁能在秋千上荡得最高。最终比赛的胜利者将会获得很高的荣誉和优厚的奖品。

  朝鲜族秋千是集力量和技术于一身的民俗体育活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等特点。秋千对于参赛选手的腿部力量、双臂力量、腹部力量、腰部力量、力量耐力以及协调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对于速度、高度都要求具有准确的感知能力。在双人秋千比赛中,还要求双方的配合协调默契。在朝鲜族文化习俗中,秋千象征着朝鲜族女性坚忍不拔、勇敢进取的文化心理特征。




二、历史沿革

  朝鲜人荡秋千最晚也起源于十三世纪(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记载),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运动项目。传说,当时因为妇女下地劳动生产,为了孩子们在家里有玩处,便在大门的横框上拴上两条绳子,让孩子们荡着玩,以后不断发展形成一种盛行的体育活动。《高丽史崔忠献传》记载“端午忠献设秋千戏,于柏洞宫,宴文武四品以上三日”。《成宗实录》中记载,在公元十五世纪左右,每逢端午时节,汉城的居民都会将秋千架竖立在汉城的中央位置,汉城南北部分别组队参赛。至李朝时期已发展为大规模的竞赛项目,秋千广泛流行于市民阶层,成为普及性运动项目。朝鲜李朝初期就有“争揽彩索如飞龙,金铃语半空”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朝鲜妇女荡秋千时的风采。自从十九世纪朝鲜族集团移民以来,朝鲜族秋千与跳板一样,在延边的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据传承人口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朝鲜人民举办秋千跳板比赛,获胜者可以得到“电风扇”等较为“贵重”的奖品。表明了朝鲜族对秋千、跳板项目的重视和喜爱程度。新中国以来,朝鲜族的秋千跳板就被列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经常进行大规模的竞赛和表演活动。在全国体育运动大会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曾被邀请派遣选手到北京,天津等地表演秋千、跳板项目,显示了朝鲜族妇女的美丽,善良,健壮,勤劳的精神面貌。




三、道具器材

  秋千器材:主要由秋千架、系铃架、起荡台、脚踏板、秋千绳、安全带等构成。秋千架的高度约在十至十三米之间,秋千架外形呈梯形状,上窄下宽,上面宽度大约两米、下面宽度大约3.5米。秋千绳使用伸缩性小的芝麻绳、尼龙绳或棕麻绳,其直径为2.5-3cm。绳的两头分别系在第一横杆上,两绳间距为1m,绳下端系脚踏板(长约30cm,宽约10cm),其下沿距地面80-90cm。秋千绳上每侧各系一个用于固定参赛选手手腕的、用棉布制成的安全腕带。在秋千架的前方支起两根木杆,系有铃铛的绳子拴在两根木杆的中央,一般而言,铃铛离地10m左右,可以根据比赛者的水平和比赛的激烈程度调高或调低铃的高度。




四、基本内容

  秋千的玩法较多,起初,比赛以脚触碰到在一定高度上,以花朵或树枝等其它物品制成的标志物的参赛者为获胜者。后来,人们用铃铛取代了花环或树枝等标志物,以能碰到铃铛并让它“叮当”作响的参赛者为获胜者。有以响铃高度为取胜规则,也有以响铃次数为取胜规则等等。在大型荡秋千竞技比赛中,常常可见到空中悬挂着一面皮鼓,荡秋千的姑娘们在观众的助威声中高高荡起,在空中用力踢鼓,谁踢响的次数最多,谁就成为比赛冠军。正规的荡秋千比赛中,一般分为团体赛和双人高度、双人触铃、单人触铃、单人高度四个单项比赛,后又增加了双人高度表演赛等。




五、传承与发展

  朝鲜族秋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申报地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区,项目保护单位是延吉市业余体育学校。主要传承谱系:朴银姬出生在延吉市依兰镇,从小喜欢荡秋千,经常参加各种民族体育竞赛,1955年以后开始在镇内培养秋千爱好者。第五代传承人:池春兰(1981),女,居住地为延吉市。

  近年来,朝鲜族秋千逐渐从以往的大众休闲娱乐项目转变成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目前,大众的参与度降低,具有高水平运动技能的人才老龄化,青少年骨干人才后继无人,某些绝技动作高难度动作濒临失传。目前,传承经费短缺较多,史料资料的挖掘、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因语言问题也困难重重。为了解决以上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有关部门将采取以下等措施,使朝鲜族秋千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1)在延边州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如延北小学联合开展朝鲜族秋千的普及教育工作,并建立训练竞技梯队,不断培养后续人才;

(2)建立分类示范性基地,如传承基地、传播基地、研究基地等,广泛传播发展,吸纳秋千爱好者。努力解决秋千运动员的就业需求与实际困难,减少人才的流失;

(3)积极参加各级比赛,培养大众参与秋千运动体育休闲意识,举办各式各类的秋千比赛;

(4)保证每年固定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金进行“帮扶”,确保传承的正常发展。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