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领导、专家云集佛山,共商智慧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网统管”让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更智慧

来源:广东建设报     2023年02月21日        版次:04    作者:广东建设报记者 唐培峰 姜兴贵 刘丽莎 蒋雯菁 陈克正

     大会现场 朱卓城/摄

     杨清淦 陈小珊/摄

     陈伟明 朱卓城/摄

     李和平 朱卓城/摄

     单峰 朱卓城/摄

     黄全义 朱卓城/摄

     杨仕超 朱卓城/摄

     苏仕超 朱卓城/摄

     郭彦娟 朱卓城/摄

     王思丹 朱卓城/摄

     王萍 朱卓城/摄

  

  

  如何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助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让其更智慧、更安全?如何在“一网统管”下,创新社区运行管理服务模式?如何建设更加卓越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在佛山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广东)智慧城市大会暨广东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交流大会上,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企业负责人、专家相聚一堂,就全省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交流真知灼见,分享最新的实践成果。

  

  

  领导致辞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清淦:

  智慧城市是当代大城市发展方向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清淦在致辞中提出,智慧城市既是当代大城市发展方向,也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近年广东积极开展省级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研究,推进CIM平台相关标准编制,努力打造智慧城市三维数字底板。

  当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正在为加紧搭建省、市运管服平台体系,推动实现省市两级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创造有利条件。平台建成后,必将进一步催生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具有重要作用。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伟明:

  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伟明提出,近年来,佛山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完善智慧安全指挥平台。同时,围绕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聚焦指挥协调、行业应用等模块开展特色场景建设,实现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的基本目标。

  接下来,佛山将持续高质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不断增强城市创造力、竞争力、吸引力。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李和平:

  发挥媒体优势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李和平表示,羊城晚报作为省委党报、文化大报、民生大报、大众主流媒体,一直高度关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自身也在不断向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转型。

  近年来,羊晚集团旗下子媒广东建设报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下,充分发挥专业媒体的优势,组织策划各种活动,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精心打造出了中国智慧城市大会这一大型专业主题论坛品牌。相信此次大会将对我省城市运管服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专家主讲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单峰:

  “一网统管”是智慧城市的新起点

  

  说起智慧城市,绕不开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而鲜活的数据在平台上流转,实现了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单峰认为,“一网统管”是智慧城市的新起点,通过实时在线数据和各类智能方法,能够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小的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

  “一网统管”相当于把城市看作一个生命体,把数据看作神经网络,而社区则是一个细胞单元。在单峰看来,以此为出发点,可以探索如何对城市生命体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他把对城市的“规划评估”比喻为智力测试,而“城市体检”则相当于健康体检,对城市运行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管理、监测、预警、处置,能够实现城市运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测管理。

  居住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因而城市工作也应扎根居住社区。单峰表示,社区运行管理服务作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服务于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同时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支撑,通过整合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不断加强对社区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

  透过小小社区,还能探索哪些社区运行管理服务新模式?单峰认为,社区是“小”,小到“秋毫分明”,但社区建设亦是“大”,大到“见微知著”。治国理政,重在基层,社区运行管理服务还应以小见大。把握好“大”和“小”的关系,将小网格连在大平台上,用小空间带动大改造,用微科技创造大场景,把小智慧运用到人民大众的幸福生活上,是社区运行管理服务长期探索的方向。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总工黄全义:

  加大投入打造城市管理硬实力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总工,住建部城市运管服平台专家组成员黄全义分享了对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的思考。他指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新时代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且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应该一直走在发展建设路上。

  目前,城市运管服平台脱胎于“数字城管”等管理体系,各项城市管理业务叠加,但距离发展目标仍有一定距离。黄全义提出,管城市首先要管安全。城市安全关系到市民生命健康的底线需求,关系到城市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关系到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建设方向。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作为城市管理的综合部门,应将城市管理与安全治理融为一体,准确把握城市安全治理的痛点与难点,探索新时代城市管理与安全运行的治理路径。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目前,我国围绕着城市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管理“软实力”已有了很好的基础,缺少的是以自动化、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风险监测和预警为代表的城市管理的“硬实力”。这种“硬实力”,不是再上一个或几个信息系统项目,进行大屏展示和信息浏览,而是应像修路、修桥、建地铁、管网改造一样,从城市大建设中投入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

  他提出,建议构建和城市运行风险的“识别-监测-预警-联动”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同时,可以以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的形式,构建好城市安全运行体系。此外,城市的国有建投企业等可以代表本市政府,作为城市运行风险监测的投资和运营主体,同时大力吸引社会企业参与,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共同为城市的安全、高效、健康运行提供长效优质服务。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杨仕超:

  统一工程建设信息数字化标准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杨仕超在大会现场发表了以《建设工程信息化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为题的主题演讲。

  杨仕超表示,智慧城市有着多种定义,但多种定义都围绕着共同的目标,智慧城市作为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其目标包括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提供无缝的服务体验,使得城市发展回归本源——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他认为,构建建设工程的全生命期信息体系是建设工程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是构建建设工程的全生命期信息体系建设的目标,同时,建设工程可靠性、各方责任是工程信用的主要内容,应全面、真实、准确,永久保存,并永久可识别,可用于不动产交易、金融评估、终身责任追踪。

  此外,杨仕超认为,建筑信息化的第一步是数字化,数字化的第一步是制订标准,统一的工程建设信息数字化标准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建设工程信息数字化,全社会必须统一数字化标准,让各系统之间无障碍、无错漏、无误解交换信息,让电脑能够自行分析,并统一信息分类、定义,统一信息的数字分级。由政府主导数字化标准,使社会与政府、政府部门间实现无对接障碍,让社会各个领域交换信息无障碍、无错漏、无误解。

  

  案例分享

  

  佛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仕超:

  推进平台建设  助力智慧城管

  

  佛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仕超介绍,该局通过建设城市管理服务数据库,包括建设数字驾驶舱、建立城市管理公共数据资源共享枢纽,以及构建高效指挥协调体系、优化公共诉求服务、拓展智能应用场景,如建筑垃圾监管、市容AI、环卫作业管理等举措,推进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让城市管理更智慧。

  苏仕超表示,依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佛山将对接城市运行监测系统,优化提升平台应用功能,拓展城市综合管理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

  

  广州市水务局科技信息处处长郭彦娟:

  实现“三全一有”排水智慧化管控

  

  广州市水务局科技信息处处长郭彦娟介绍,排水系统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工程”,也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所在,更是高质量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组成。因此,智慧排水管理势在必行。

  作为新城建排水智能化全国试点,广州“智慧排水”积极对标新时期城建和水务高质量发展要求,紧密贴合排水行业管理实际要求,已按排水智慧化管理“全国标杆”目标,初步实现“排水设施全覆盖管理、城市内涝全周期管控、设施运行全时效监控、联合调度有模型辅助”的“三全一有”排水智慧化管控体系,对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广州市“智慧排水”将永不停步,致力于为全国排水智能化管理贡献更多的“广州力量”。

  

  技术分享

  

  杭州城管数字化改革联合实验室主任、 城云科技城市管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思丹:

  城市管理应打造“双指挥”系统

  

  作为城市运管服平台架构师,杭州城管数字化改革联合实验室主任、城云科技城市管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思丹对城市建设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搭好框架、有的放矢、做好统筹、运行模式等4条建议,并结合太原、合肥、杭州等城市实例将对城市运管服平台的运行、管理、评价、服务四大板块的思考进行主题分享。

  王思丹认为,在城市运行当中,根据协作关系可分为“弱矩阵”式和“强矩阵”式协作,“强”和“弱”的模式应该是不同发展阶段下的模式。通过总结全国各地的探索得出,弱矩阵模式更易实现、更贴近事实做法,并在后续发展中逐渐走向强矩阵模式。城市管理应打造日常协调指挥和应急指挥相结合的“双指挥”系统。围绕管理目标和重点,用动态数据去构建起对管理目标的动态监测和评价体系,用数据指导工作。同时,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让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沟”逐渐变为“通”。

  

  住建部运管服专家、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电信首席顾问王萍:

  “安徽模式”建设运营成效显著

  

  住建部运管服专家、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电信首席顾问王萍认为,“安徽模式”打造了集城市智慧管理、市政基础设施智能运行于一体的城市运管服一体化平台,积极探索了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重点体现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分步实施,按照省市并重、地上地下并重,系统融合、数据汇聚思路,实现城市运管服平台体系“一盘棋推进”;二是突出省市统筹、互联共享,实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体化”运行;三是突出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实现对城市生命线运行风险的精准识别,建设运营成效显著。

  她介绍,目前安徽监测系统已覆盖燃气管网14000公里、供水管网6400公里、排水管网8800公里、桥梁325座,基本实现了对16个省辖市主城区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全覆盖。以合肥为例,迄今为止,成功预警燃气管网泄露、沼气浓度超标、供水管网泄露、路面塌陷等突发险情6000多起,全市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70%。

scroll
 
 
  • 羊城晚报
  • 羊城区域
  • 新快报
  • 广东建设报
    • (01) 头版
    • (02) 要闻
    • (03) 地产
    • (04) 智慧运行管理 服务城市治理
    • (06) 公告
    • (07) 企典·公告
    • (08) 治城相鉴
  • 民营经济报
  • 可乐生活
  • 艺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