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影宝库

独家资料:3D电影发展史-再度辉煌的21世纪

新浪娱乐

关注
《地心历险记》让中国观众第一次见识了现代3D电影

我们从去年的 《地心历险记》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3D电影,很多人可能都会以为3D电影是个新兴的玩意,其实早在1922年就有先驱者为3D铺路了,虽然当时只有一名观众,这也正应了那句俗话:万事开头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3D电影80余年的坎坷发展路吧。

3D电影效果逼真

初生伊始

3D电影即立体电影,D是英文Dimension的字头,有维度的意思,因此3D电影就是指能够真实还原三维空间感的电影。

大家都知道,平时我们拍的照片都是平面的,你并不能从中看到纵深度,但三维影像则可以做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和我们眼镜的机理有关。人类的眼镜分成左眼和右眼,它们看到的景物是有微妙差别的(大家可以轮流闭上一只眼试试),通过这种差别人们可以判断出物体的远近和深度。普通照片机和摄像机只有一个镜头,相当于我们人类的一只眼睛,它们拍摄出来的图像其实是为一只眼睛准备的,不信你闭上一只眼睛,把图像放在离眼睛刚好能看清的位置,是不是感觉比两只眼睛看得时候更有立体感了呢?但人们不能成天用一只眼睛来看电视,因此发明一种为两只眼睛观看的立体画面就成了科学家和电影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根据“视差”原理,人们发现只要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各看到对应自己一边的影像,就能够刺激大脑产生立体感了。

英国电影先驱威廉姆·弗莱斯·格林
《火车大盗》的导演埃德温·波特
《火车大盗》的导演埃德温·波特

不过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为此人们做了大量尝试,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电影发明之初的19世纪末,当时英国电影先驱威廉姆·弗莱斯·格林(William Friese-Green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观看3D电影的装置:他在银幕上同时放映两个画面,观众通过眼镜来观看获得立体感,不过这套装置繁琐复杂,缺乏实用推广性,所以尽管他申请了专利,但并没有戏院采用。到了1900年,弗雷德里克·尤金·艾维斯(Frederick Eugene Ives)发明了立体摄像机,这个摄像机模仿了人眼机理,有2个相距4.5厘米的镜头。1915年6月10日,《火车大盗》的导演埃德温·波特(Edwin S. Porter)和威廉·瓦德尔(William E. Waddell)在纽约阿斯特戏院试验他们的红绿立体电影,为现场唯一的一位观众放映了包括田园风光在内的多段测试片段,不过这件事很快就没有了下文。

《爱的力量》放映现场示意图

早期发展

3D电影的第一次商演是1922年9月27日在洛杉矶大使饭店戏院放映的《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该片由电影人哈利·费尔奥(Harry K. Fairall)和摄像师罗伯特·艾尔德(Robert F. Elder)制作,采用了红绿立体电影模式,同样只有一名观众。哈利·费尔奥后来在纽约向院线经理们推销这部影片,但没人愿买,这部影片渐渐被人遗忘,直至现在已经彻底遗失。

米高梅的《Audioscopiks》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提名
《第三维度的凶手》接踵而来
《第三维度的凶手》接踵而来

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很多人对3D电影产生了兴趣,就连法国的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ere)也把他1895年的《火车进站》制作成了3D电影。1936年雅各布·莱温赛尔(Jacob Leventhal)和约翰·诺林(John Norling)为米高梅公司拍摄了短片《Audioscopiks》系列,当时每位入场的观众都被发了一幅红绿眼镜,然后银幕上告诉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眼镜,接着一系列冲着镜头(观众)方向运动的物体出现了,效果在当时极其震撼,该片最后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受此鼓舞,米高梅又在1941年拍摄了《第三维度的凶手》(Third Dimensional Murder),把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放到了3D电影当中,这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3D故事片之一。

埃德温·兰德发明了偏光膜技术对3D电影影响巨大

同样在1936年,后来的宝丽来公司创始人埃德温·兰德(Edwin H. Land)发明了偏光膜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光线振动方式发生改变。埃德温发明偏光膜的初衷是想用它来避免汽车头灯过于刺眼,但这种技术后来却对3D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整个40年代,由于 二战的原因,人们没有对3D电影的研究和制作投入太大兴趣,3D电影就这样蛰伏了起来,直到战后重新兴起。

50年代:短暂的“黄金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电影业遭遇到了第一次严峻的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电影业开始了一系列创新和探索, 好莱坞大量拍摄宽银幕的史诗片,试图用大场面把观众从小电视前拉回来。

第一部彩色3D电影1952年横空出世
电影《黑暗中的人》海报
电影《黑暗中的人》海报
《蜡像馆》3D剧照
《蜡像馆》3D剧照

在这股潮流中3D电影也没有被人遗忘,1952年第一部彩色3D电影《博瓦纳的魔鬼》(Bwana Devil)横空出世,大大提升了3D电影的娱乐效果。从中看到商业前景的哥伦比亚和华纳公司在次年推出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D电影:《黑暗中的人》(Man in the Dark)和《蜡像馆》(House of Wax),这两部影片都取得巨大的票房成功,尤其是后者还首次采用了立体声,使得观众不仅在视觉上,同时在听觉上实现了身临其境。这两部影片的成功让好莱坞一夜之间醒悟,原来3D电影也可以赚钱的,此后主流制片公司的3D商业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迪士尼、环球、20世纪福克斯都加入了这股洪流,迪士尼还把这种电影带进了迪士尼乐园,展现了3D技术在娱乐业中的其他应用前景。

《怪物复仇记》结束了短暂的“3D黄金期”

不过随着3D影片产量的增多,影片质量开始良莠不齐起来,有些影片制作周期只有两个星期,其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当时的技术仍有大量不足,对银幕、角度、放映都有着苛刻要求,因此只过了一两年,3D电影就成为了明日黄花。1955年随着《怪物复仇记》(Revenge of the Creature)的下档,这个短暂的“3D黄金期”宣告结束。

阿兰·西里芬特

70年代:复苏

70年代后环幕电影、球幕电影、IMAX巨幕电影纷纷诞生,而3D电影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以前的3D电影需要两台放映机同步把画面投射到两边的银幕上,稍差一点都会严重影响观看效果,但随着阿兰·西里芬特(Allan Silliphant)和克里斯·戈登(Chris Gordon)发明的“Stereovision”专利技术出现,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这种技术可以把左右两只眼睛看到的画面交替地印在一套普通35毫米电影胶片上,放映机以48帧/秒(通常速度的两倍)的速度放映,放映镜头前加上一个周期转动的遮光板,于是两套画面交替出现,不过由于视觉延迟观众并不会察觉。

色情片《空姐》海报
色情片《空姐》剧照
色情片《空姐》以10万美元成本赚取了2700万美元的超级票房

第一部使用“Stereovision”技术制作的3D影片是一部色情片《空姐》(The Stewardesses),该片以10万美元成本赚取2700万票房(相当于现在的一亿多美元),

令人诧异的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3D电影,在它的带动下,整个70年代的3D电影多半是些成人电影和恐怖片,甚至还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

技术的发展并未带来内容上的长进,很长时间以来立体电影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有技术无情节,人们看3D电影就如同看马戏,纯粹图的是一个新鲜劲儿。这使3D电影一直只是作为一种电影附属品而存在,从未作为电影业的主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近几年。

80年代:中兴与衰落

《枪手哈特》让很多观众吓出了冷汗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后,3D电影的题材开始变得丰富,故事片、纪录片、恐怖片、动作片纷纷以3D为卖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81年的西部片《枪手哈特》(Comin' at Ya!),影片中的拔枪、射子弹、飞刀等扑面而来的镜头让很多观众惊出了一身冷汗。

《大白鲨3D》等开始让80年代的观众审美疲劳

整个80年代早中期诞生了大量的3D电影,如《13号星期五》(1982)、《鬼哭神嚎》(1983)、《大白鲨3D》(1983)等,但即便如此,主流电影人对这种形式的电影依然报有排斥的态度,一方面是3D电影有很多艺术水准的确不高、自降身价,另一方面3D技术的局限性依然很大,还达不到他们对电影高品质的要求。很快,在新鲜感散去后,3D电影再次被观众打入冷宫,以至于很长时间内人们只能在一些游乐场所看到这样的电影了。

21世纪:再度辉煌

尽管在90年代基本已经退出人们视野,但3D电影没有死去,而是像化蛹的毛虫,等待着破茧化蝶的那一刻。

2005年美国Showest展会上,众多电影人和院线经理为数字电影摇旗呐喊,称其是继有声电影、彩色电影之后的第三次电影技术革命,同时他们乐观的预计数字化的3D电影将是未来电影业的主流。好莱坞的几大巨头詹姆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都是数字3D电影的拥趸,卡梅隆更成为身体力行的先行者。

《深渊幽灵》是詹姆斯·卡梅隆的试水之作

卡梅隆与3D电影是有渊源的,早在1996年他就曾为《终结者2》制作过一支迷你的3D电影续集,不过这部短片是为环球影城制作的,一般观众不大有机会看到。2003年卡梅隆试水拍摄了3D纪录片《深渊幽灵》(Ghosts of the Abyss),在拍摄这部影片时,卡梅隆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一种能有效降低视觉疲劳的3D拍摄方式,这套系统后来还用在了他2005年IMAX 3D纪录片《深海异形》(Aliens of the Deep)中。

《特工小子3》的过亿票房让3D电影重新看到了希望

另一位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在拍《特工小子3》(Spy Kids 3D: Game Over)和《鲨鱼男孩和岩浆女孩》(The Adventures of Sharkboy and Lavagirl in 3-D)时也用到了这一技术,尽管使用35毫米胶片摄制的《特工小子3》还不能称作真正的数字3D电影,但它1亿1200万美元的票房佳绩依稀让人们看到了3D电影的光明前景。

《极地快车》开始展现新3D电影的魅力

2004年感恩节,华纳公司的动画大片《极地快车》(The Polar Express)正式上映,这部由《阿甘正传》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拍摄的影片还同步推出了IMAX 3D版,影片在全球80多家IMAX影院总共取得了近6000万美元的票房,创造了IMAX商业放映的纪录,其北美票房收入有25%都来自于IMAX 3D,3D电影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IMAX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研制了IMAX 3D技术,不过由于当时缺乏内容,一直以来只能作为科技馆、天文馆的附属设施播放一些20分钟长左右的科教片和纪录片。第一部IMAX 3D故事片是1995年的《勇气之翼》(Wings of Courage),该片讲述了《小王子》作者安托万·圣·艾修佰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故事,由于时长只有45分钟,该片并没有带来多少商业价值。

不过随着《极地特快IMAX 3D版》取得巨大成功的示范效应,其他在3D电影上有一技之长的竞争者也纷纷加快了发展,美国的Real D、杜比等公司都很快推出了各自的标准设备。

这一时期,包括IMAX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还研制出了一种省时省力的3D电影制作方式,那就是把普通的2D版电影直接转化成3D电影,IMAX公司的DMR(数字化重新灌录)技术甚至可以把普通35毫米胶片转换成70毫米的IMAX 3D格式,转换一部电影费用从500万到800万美元不等,且只要6到10周的时间。此举大大扩展了3D电影的内容来源,人们可以在几个月内“制作”出一部3D电影,不过缺陷也很明显,这样制作出的3D电影其立体效果比起专门制作的3D电影逊色不少。

《四眼天鸡》刺激了2D转3D的发展

2005年11月,电影史第一部数字3D电影、迪士尼动画片《四眼天鸡》(Chicken Little)上映,这部影片采用的是杜比的普通2D转制成3D的技术,为此杜比公司还特别在100家选定影院安装了带有3D电影放映功能的杜比数字影院系统。《四眼天鸡》3D版的票房异常火爆,其单厅票房比普通版本高出近4倍,尝到了甜头的好莱坞于是在其后几年大量推出这种转制而成的数字3D电影,其中大部分都是动画片,如《怪兽屋》(Monster House)、《别惹蚂蚁》(The Ant Bully)、《拜访罗宾逊一家》、《圣诞夜惊魂3D》(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等。

2009:3D新元年

《U2演唱会》海报
《哈利波特》系列也在向3D靠拢
《哈利波特》系列也在向3D靠拢

3D电影的发展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几年几乎每年观众们都能看到若干部不同类型的3D电影,像2007年的《贝奥武甫》( Beowulf),2008年的《U2演唱会》(U2 3D)、《孟汉娜演唱会》(Hannah Montana)、 《地心历险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闪电狗》(Bolt)等等。而那些传统的大片如 《哈利波特》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拍成3D电影,但他们也把部分片段制作成了3D的形式。

3D电影重新受到追捧不是没有原因的,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DVD等新技术的发展普及,人们有了更多休闲娱乐和观影的方式,电影院面临着和当年电视发明后同样的困境。为了把越来越习惯于在家中看碟的观众吸引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也为了影片能拍得更加逼真、给观众带来更多视觉冲击,影院经营者和电影制作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3D电影。此外,日益严重的电影盗版问题也是促使3D电影技术重新受到青睐的原因,因为欣赏3D电影需要有特定的放映条件,这使得盗版就变得十分困难。

从《怪兽大战外星人》开始,梦工厂开始全盘3D化
《冰河世纪3》在国内已经取得1.2亿元的3D最佳票房
《冰河世纪3》在国内已经取得1.2亿元的3D最佳票房

经过几年的积累,2009年3D电影终于迎来了大爆发,从年初的《卡罗兰》( Coraline)、 《血腥情人节》(My Bloody Valentine 3D)、 《怪兽大战外星人》( Monsters vs. Aliens)、 《飞屋环游记》( Up)、 《冰河世纪3》(Ice Age 3)到即将上映的 《死神来了4》(The Final Destination)、《3D版玩具总动员1、2》、《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化身》(Avatar),前所未有多的3D电影一部接一部让人目不暇接,而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些影片有很多都摆脱了“杂耍”的嫌疑,3D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即使没有3D也依然是一部好电影。

如今,3D电影的市场影响力和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年底詹姆斯·卡梅隆耗资3亿美元的《化身》,这部3D野心之作标志着3D电影开始走上了高投资、大制作的道路,如果该片能够取得成功,那将翘动整个3D电影市场,促使3D电影成为未来的主流电影形态。

2009年可能是一个分界线,它预示着3D电影将在未来一统电影业,大家不妨看看明年的3D电影,你就会发现3D这股滚滚浪潮是如何的势不可挡:

2月12日 《美女与野兽3D》(Beauty and the Beast) 迪士尼

3月19日 《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迪士尼

3月19日 《食人鱼3D》(Piranha 3-D) 帝门公司

3月26日 《驯龙记》(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梦工厂

5月21日 《史莱克4》(Shrek Forever After) 梦工厂

6月18日 《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 迪士尼

8月6日 《舞出我人生3》(Step Up 3-D) 迪士尼

10月1日 《阿尔法和欧米伽》(Alpha and Omega) 狮门公司

11月5日 《超级大坏蛋》(Oobermind) 梦工厂公司

12月17日 《蓝精灵》(The Smurfs) 20世纪福克斯

12月24日 《格列弗游记》(Gulliver's Travels) 20世纪福克斯

12月25日 《长发公主》(Rapunzel) 迪士尼

注: 梦工厂和迪士尼的动画片今后都将是3D电影,《星球大战》、 《泰坦尼克号》、 《黑客帝国》、 《变形金刚》也都准备制作成3D电影重映

如何让观众摘掉眼镜欣赏3D电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的3D电影

3D电影已经展现出了它的巨大魅力,从理论上说两个眼睛看东西总要比一只眼睛强,3D电影应当就是未来电影的主流形态。然而理论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3D电影最大的弊病就是观众必须要戴上眼镜才能看到立体效果,这大大阻碍了3D电影的普及。很多人都非常讨厌看电影的时候戴这么一副眼镜,尤其是当你的眼睛本身有问题、需要配戴眼镜的情况下,两副眼镜架在一个鼻梁上,不堪重负也就罢了,时间长了还会让人眼累、头晕,所以对很多近视眼来说观看3D电影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痛苦而不是享受了。

摘掉眼镜,现在已经是3D技术的下一个攻关课题,目前已经有一些家电厂商研制了一些不戴眼镜就能看到立体影像的电视机,另外科学家们也在尝试利用全息成像技术来实现立体效果,后者已经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成功运用。而在影院方面,美国Real D公司宣布要在10年内让观众摘下3D眼镜直接观看立体电影,到那个时候,观众观看3D电影将会更加便捷和舒畅。

4D电影

4D电影就是普通的3D电影加上环境效果,它是在3D电影基础上诞生的。4D影院的设备构成较为复杂,除了3D放映设备,还需要动感座椅及其他特效辅助设备,影院内安装有下雪、下雨、闪电、烟雾等特效设备,用来营造一种与影片内容相一致的环境。4D影院一般多建在游乐场,普通影院如要改造成本很大。

观看4D电影时,观众同样要带3D眼镜,随着影片内容的变化,观众可实时感受到下雨、振动、喷气、喷雾、拍腿等身边所发生与片中影像对应的事件,从而实现惊险刺激、身临其境的效果。

几种不需要戴眼镜的立体成像方式

1、多透镜

这种3D显示器在显示屏前增加了一个多透镜屏,用一排垂直排列的柱面透镜控制左右图像的射向,使右眼图像聚焦于观看者右眼,左眼图像聚焦于观看者左眼,从而让观看者在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影像,产生立体幻像。

目前人们已经可以把透镜的截面做到微米级,使得条纹状立体图像更加精细,因此这种技术目前广泛用于高清晰的3D数字电视、3D手机、3D大屏幕显示等。

2、 狭缝光栅

这种立体影像显示技术是在普通的液晶显示器后加上一层黑色和透明垂直条纹间隔排列成的图案层,相当于把“3D眼镜”放在了显示器里,不过光栅层与液晶层之间的距离以及条纹的宽度必须相当精确,才能使得背光板的光透过该光栅之后,到达左眼的光线只经过奇数行的像素,到达右眼的光线则只经过偶数行的像素。这种方法的局限是,观看者只有在某一确定位置才能欣赏到3D影像,当然如果采用棋盘式光栅,观看的范围和角度也会更加自由。该技术目前主要用于3D电视机、3D手机等。

3 、全息术

全息术是利用激光实现的立体成像技术,能完美记录和重现光波,目前广泛运用于商标防伪。前苏联曾研制过全息立体电影,然而由于全息电影实现条件苛刻,且实现彩色和视频需要巨大的存储空间,这项研究并没有投入实际应用。不过,这一曾经只能在《星球大战》里看到的高科技现在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很多时装表演和大型展示活动中已经开始应用全息投影技术,观众看到的景象并不在银幕上,而是在空气中,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4 、体块3D显示

是指图像显示在一个真实的立体空间中,这个立体空间可以是透明的发光体(如等离子球),也可以是旋转的显示屏形成的立体空间,体块3D显示类似于人们对自然物体的立体感,因此不会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

加载中...

深圳SEO优化公司石岩网站seo优化坪地外贸网站建设荷坳网站建设观澜百度关键词包年推广罗湖百度爱采购横岗优秀网站设计深圳百姓网标王推广荷坳设计网站光明优秀网站设计观澜SEO按天收费松岗品牌网站设计坪山营销型网站建设石岩网站设计塘坑网站设计模板南山百姓网标王推广龙岗阿里店铺托管宝安建网站爱联建站吉祥阿里店铺运营松岗网站seo优化坂田网站建设吉祥设计网站布吉优秀网站设计丹竹头营销网站沙井设计公司网站石岩建网站坂田网站制作罗湖关键词排名包年推广同乐网站设计模板松岗网站定制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深圳SEO优化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