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5次大型空难,波音为何失速?

5年5次大型空难,波音为何失速?
2022年03月22日 19:07 南风窗盐财经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作者 | 古月一刀

编辑 | 闰然

这是令人心碎的一天。

3月21日,搭乘着123位旅客,9位机组成员的MU5735航班,坠毁于广西梧州市藤县埌南镇莫埌村神塘表附近山林处。

坠机地点于广西梧州山林

当地北辰矿业的一段监控,还原了飞机坠落的最后一刻:飞机机头朝下,呈自由落体状快速坠向山林。坠落时,机身并未着火及冒烟,状态看似完整。

监控视频拍下了最后一幕

根据公开可以查阅的航班飞行数据及监控视频,多位专家和航空相关人的观点趋于一致:这是一次很不正常的事故。

坠机事故多发生在起飞和降落阶段,高空巡航阶段坠落极其罕见。

坠机姿态多为滑翔和俯冲,机头朝下的自由落体极其罕见。

每一场空难,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令人扼腕。人们也急于找到真相,以安抚内心的恐慌和不安。

但航空事故调查极为复杂,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甚至更久。当务之急,是找到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舱语音的黑匣子,进一步破解和还原失事的状态及原因。

这个橙色的装置,就是黑匣子

事情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点,是失事客机制造商波音。

这是波音飞机近5年的第5次空难事件(2018年古巴航空CU972,2018年印尼狮航JT610,2019年埃塞俄比亚航空ET302,2020年乌克兰航空PS752),每一次遇难者都超过了100人,其中包括了140位中国国民。

这很难不让人发出疑问:为何又是波音?

主流机型

本次失事客机具体机型为波音737-800型,是波音737NG(Next Generation 次时代)家族的一员。

它可以说是波音最受欢迎的喷气式飞机。

从2000年至2022年2月底,波音共向全球范围内的客户交付4791架737-800飞机,占总交付机型的近45%。

波音737-800

在国内,波音737-800在册机数超过千架,根据国际航空数据平台Planespotters统计,截至2022年3月,仅东航就拥有225架,是东航的绝对主力机型。

南方航空公司的机长陆明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波音737-800的安全记录都很良好,事故率很低,算是一个成熟且可靠的机型。

数据证实了他的说法,在Airline Ratings公布的2021年飞机事故全球运营统计中,波音737-800每百万次出发的全损事故率约为0.19,死亡率为0.09。

而被称为“空中老黄牛” 空客A320系列,每百万次出发的全损事故率同样为0.19,死亡率为0.09。

单从过往数据而言,波音737-800并无明显缺陷。

不过,在2019年9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曾发布适航警告称,一部分较新批次的737NG在改装过程中发现连接机翼与机身的拨叉结构产生了裂痕。

作为连接机翼与机身的主要结构,该处发生裂痕意味着飞机主体承力结构发生疲劳损伤。这种问题严重将可能导致机翼脱落,带来无法承担的风险。

这个警告所称的风险,是否本次事故有关尚不得知,但近年涉波音机型来的空难事件,有两件都与飞机本身存在关联。

在2018年罹难189人的印尼狮航JT610事件中,印尼当局发布最终调查报告称,波音737MAX客机的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因过于依赖单一迎角传感器,容易发生故障,而飞机上的传感器亦在空难发生前的维修未有正确校准。

印尼狮航空难坠机碎片

在2019年罹难157人的埃塞俄比亚航空ET302事件中,埃塞俄比亚当局发布中期调查报告(尚未有最终)称,错误的传感器读数和自动指令未出现在机组人员操作手册上,飞机设计缺陷及波音公司为执飞新机型的飞行员提供的培训不足,是导致空难发生的主要原因。

波音737 MAX 8的连续两次大空难,使其每百万次出发的全损事故率和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7.12。这使得它一时间上了各国航空公司的黑名单,美国交通管理机构也对其进行了严密调查。

经过一年的调查,美国众议院运输和基础设施委员会在2020年3月发布的报告指出,波音公司737 MAX系列客机设计失”,联邦航空局对该型号飞机的认证审核严重不足。

保有波音737 MAX 8的航空公司

但有问题的,真的只有737 MAX 8一架机型吗?

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曾提出过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黄金法则。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近年连续发生的波音飞机空难事故的背后,是否有更多的未知风险呢?

陷入泥沼的787

2014年,由半岛电视台拍摄了一部调查纪录片,叫《破碎的梦想:波音787》。

这部纪录片,利用要员采访、幕后调查等手段,揭露了波音公司在787客机设计、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纪录片找了“吹哨人”曝光波音北查尔斯顿工厂的内幕,找了工程师、供应商、航空公司来揭露他们所了解的波音。

纪录片中表示787采用的电池是有史以来被批准用于民航客机最危险的物品(图源:纪录片截图)

其中包括流水线上的工人素质较低,普遍忽视安全性,车间工人吸毒现象严重且无药检,波音的交货量巨大,工期十分紧张等。

片中显示,为了确保能及时交货,波音甚至更改了质量管理要求。原本,质量检查员理应在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从拧的螺丝到部件安装以及机身密封等。但为了赶工期,这些都被省略了,只要在最终成品文件上签字就行了。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指向一件事:波音的管理混乱不堪,其飞机质量难以信赖。

鉴于是一家境外电视台的影像产品,其背后的制作流程,目的以及立场,尚不清晰,有存在偏向性报道误导观众的可能性。但片中所拍到的一些工厂画面,一些对话,却也是客观存在。

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对15个车间工人的提问。

“你会坐你组装的787吗?”

对于这个问题,有10个人选择了否。而其中一人笑称:可能会坐,如果我有自杀倾向的话。

纪录片中,在波音供职32年的员工表示不会乘坐(图源:纪录片截图

这部片给人的感觉,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甚至有点魔幻到不可思议。你难以相信一家占全球飞机制造半壁江山的企业,竟然对于安全如此草率。

这则纪录片,由于播放渠道问题,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波澜。波音公司也对此回应道:

“我们做的任何一款飞机,始终秉持的宗旨就是交付最高质量的飞机,这是波音一直以来的标准。”

“在飞机的安全性上,波音从来就不会马虎,从下线到投入运营,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飞。飞机安全绝不是可以开玩笑的东西。”

然而这样的信誓旦旦,只支撑了五年。

五年后,片中涉及的波音787飞机接连被查出大量质量问题。

先是2020年9月,波音公司自曝 787 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飞机机身后段两个结构件之间的垫片没有安装到位,使得飞机后部机身的结构强度不足。

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对机身进行光滑处理,使蒙皮装上了不平整的机身,令蒙皮强度下降。

这两个问题被认为会导致机身强度下降,并造成机身的复合材料发生脱层,这件事直接导致运营787飞机的美联航和新加坡航空将 8 架飞机停运。

波音787(图源:搜狐网)

紧接着,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进一步调查中,一些未交付的波音 787被查出了新的制造质量问题,比如水平尾翼缝隙过大,可能导致水平尾翼过早老化,以及无法满足限重要求等。

这个问题使得在已交付的982架波音787中,有893架受到该质量问题影响。波音公司一边开始进行艰苦而昂贵的返工,一边不忘声称“在役的787飞机尚未老化,这并非急迫的飞行安全问题。”

而到了2021年,上几个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时,波音787又被曝出一些钛部件制造不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再次要求停止交付。

新下线的波音飞机堆积(图源:搜狐网)

接二连三的质量问题,使得波音787不断接到各国航空公司的退单。近年受到疫情影响,各大航空公司纷纷缩减规模,也减少了波音成熟机型的订购。

新飞机退货,老飞机滞销,双重打击下,使得波音越来越难以应对巨额制造成本与日益增加的仓储费用。

外包了,然后呢?

在飞机制造领域,波音很长时间都是老大哥,空客是追赶的小弟。

但在1985年,事情起了变化,让·皮埃尔松掌舵空客以后,空客接连在研发和营销上取得了突破。

1993年和1994年,空客分别推出了宽体客机A340和A330,逐步蚕食波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中远程民航市场。

空客A340(图源:搜狐网)

关于让·皮埃尔松,作家纽豪斯在《波音和空客的较量》中披露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轶事。

1997年,皮埃尔松来到美国航空公司总部,和当时的美国航空公司董事长沃尔夫谈一笔400架飞机的生意。

在会谈紧要时刻,沃尔夫突然要求皮尔埃松再打5%的折扣。就在众人等待皮埃尔松会如何应对时,皮埃尔松一边脱裤子一边说:‘我是一点也不能再让步了。

这一举动将沃尔夫惊得目瞪口呆,他表示不再要求折扣,接着和空客签下了这份协议。

正是这份超大合同,让空客完成了上位。1990年时,波音占有62%的市场份额,而空客只有15%;而在1999年,空客已经凭借50%的市场份额,与波音平分了天下。

2019年末国内3804架飞机中波音与空客占大头,势均力敌(图源:航旅圈)

“双寡头”的均势,保持了近二十年。但由于连续坠机事故所带来的信任问题,以及接连曝出的质量风险,使得这种竞争均势被打破,波音逐渐落于下风。

2022年1月,空客公布的数据显示,空客在2021年交付了611架飞机,比前一年增长了8%,而波音在此前的11个月仅交付了302架飞机。

飞机交付量,是飞机制造公司营收的主要衡量标准,这个数据意味着空客在波音面前已然取得了相当大的优势。

而在此次MU5735坠机事件后,被视作最大市场之一的中国市场,对于波音的信任还剩多少,这一点不得不让波音担忧。

部分网友表示不愿坐波音(图源:微博实时截图)

如今回头来看,波音在这场竞争中的分水岭,就在于波音787项目。

在787项目上,波音首次采取了全球供应链的战略。对于一向以沉稳著称的波音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转向。

在20世纪50年代,波音707飞机只有约2%的零件是在国外生产的,而波音787飞机是波音公司在全球外包生产程度最高的机型。按价格计算,波音公司本身只负责生产大约10%——尾翼和最后组装。

波音公司将其原在华盛顿州工厂的大量工作转包了出去,分散到了美国14个州和美国以外的11个国家和地区。

波音373MAX的组装车间(图源:36氪)

与其说,波音是家飞机制造商,现在更像是国内造车新势力、国内手机厂那样的“组装厂”。

经济学上,全球协作化的生产方式,将会使成本大大降低。订单公司在并不需要过多技术积累,过多投资的情况下,通过直接采购的方式最终完成产品组装,从重资产模式转为轻资产模式。

但另一方面,全球协作化也会大幅度增加管理上的难度。所谓鞭长莫及,比起集中化生产可以及时沟通与监管,分散在全球的工厂,很多时候只能依靠信任和抽检来保证质量。

有人可能会问,苹果能外包,那波音为何不可?

与飞机不同的是,iPhone没有那么复杂,负面风险也没有这么大。就算iPhone爆炸,也很难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何况,苹果还有着世界最强水平的下游管控能力,它还把手机中最重要的芯片牢牢握在手中。

相比之下,空客一直将核心的生产项目保留在欧盟内部,主制造商基本上都是四个创始国的核心企业。即便做外包,也并非高端技术项目。比如A320在中国的制造项目,只是负责其紧急出口舱门、乘客门、机翼以及总装。

2010至2019十年间波音空客交付量对比,空客实现全面反超(图源:1buv)

对于波音这种“革命性”的做法,当时就有专家指出,飞机制造牵扯大量应用复合材料和新工艺,过度外包的话,如果管理不当,很可能会带来一场灾难。

事实上也证明了专家的话,由于供应链上某个环节的问题,使整个787项目受到拖累,类似的情况屡屡让波音疲惫不堪。

在首次交付延误之后,波音又先后宣布了四次787延迟交付的消息。还未松口气,接二连三的安全事故又让波音公司变得更为艰难。

航空安全是飞机制造商的金字招牌,一旦丢掉,很可能生意就不再成立了。

未来,波音很可能会时常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家的飞机,足够安全吗?

作者为《盐财经》记者|古月一刀

排版|罱乙

  • 小米还有必要造车吗

  • 中产越累,佛祖越贵

  • 为换头,女孩给毛戈平花了16.8亿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