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械化的整编第74师,装备六零小炮250多门,这是啥水平?

美械化的整编第74师,装备六零小炮250多门,这是啥水平?
2023年04月01日 16:11 大风开始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众所周知,在抗战后期国军开始换装美械装备,因此也诞生了一系列美械、半美械部队。当然了,所谓的美械部队在换装时的情况不同,因此装备程度也不同。

第一类的美械部队是驻印军,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因素,驻印军得到的是全套美械(当然还有部分英械)装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以及训练程度,都是各美械部队中最好的。

第二类美械部队驻云南的远征军,由于要担负滇西作战任务,远征军分得了当时运抵国内的绝大多数美械装备。不过由于空运运量较小的缘故,远征军的美械化程度远不及驻印军,基本是得到美械加强的国械部队。

但是在滇缅公路打通后,云南驻军比较方便补充美械,加之远征军各军又被列为换装美械的部队,因此此后得到了相对充分地换装。

第三类美械部队是国内战场上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比如第18军、第74军等部,自1944年起即部分换装美械,不过由于武器数量不多,因此换装度不高。这些部队也是在滇缅路打通之后,被列为优先换装美械单位后,才得到相对充分的装备。

除了上述几类外,在美械运抵补充的过程中,由于绝大部分美械都装备给了中央军嫡系,为了安抚杂牌军,也划拨出了一部分美械给桂军、川军、西北军的一些部队,所以这些部队中也有一部分美械,当然数量就不太多了。

当时所谓的美械装备,涵盖内容比较丰富,既有步枪、轻重机枪、冲锋枪、战防枪;也有火箭筒、60小炮、81毫米迫击炮、75毫米山炮、105毫米榴弹炮、火焰喷射器等。

只有正经的美械单位,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分配,如果是安抚杂牌军的话,可能就只给些冲锋枪和60炮了事了。

在这其中,能够装备到步兵连排一级的60炮是相当好用的装备,也是各部争取的主要美械装备之一。

以比较著名的第74军来说,该军在1944年就被列入了优先换装美械的单位。在1944年8月时,即分得了108门美制60炮。

由于当时第58师正在作战中,因此这批60炮主要是分给了第51师和第57师。而且要知道的是,在分发美械时第74军是最优先的,同战区的其他各军还未分得美械的60炮。尤其是第18军也未领到,还被老蒋亲自过问了。

当然,过不过问其实主导权也不在老蒋手中,因为美械能运到多少得看美国人的脸色。而且当时运抵国内的美械,主要还是装备给云南的远征军了,毕竟当时正是滇西作战的高峰时期。

一直到1944年底时统计各部领到的美械装备,第74军算是国内部队中所得不少的,但是绝对数也还不多,计有:战防枪54挺、冲锋枪120支、火箭筒30具、轻机枪60挺,外加美式山炮12门。在60小炮方面,因为之前已经发了100多门,所以没有额外发给。

一直到了1945年初,由于第74军被确定为是三十四年甲种军之一,明确要全军换装美械。而且当时滇缅公路已经打通,大批美械开始运抵,因此第74军换装美械的速度才有所提升。

至1945年4月时统计,该军第51师美械换装率已达60%,第57师也已换装60%,第58师未显示具体数据,但也已有美械发放。

此时湘西会战开始,第74军未及换装完毕便开赴战场。虽然说此时的美械还没有换装完毕,但是部分换装美械的单位也足以发挥武器威力,其中各部装备的60炮尤其得力。

如第58师第173团在武冈茶山坳与日军作战时,便集中了全团的60炮轰击,再加上其他优势火力的不间断突击,给日军造成了极大损失。

另外第57师第171团在江口作战时,也以装备的60炮对日军集中轰击,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湘西会战结束后,第74军继续换装美械,全军所装备的60炮增加到了162门。

一个军装备162门60炮,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这个数字却很有意思,因为在新的美械军编制下,162门60炮仅仅是一个步兵师的装备量。

因为当时的三十四年甲种军编制是对照驻印军的编制编成的,所以在60炮的配备上进行了高配,以至于一个步兵连就编制了6门60炮。

以往不少网友觉得这个编制不可能存在,区区一个连怎么可能配6门迫击炮呢?当时的美军步兵连也没这么多啊!

然而,在当时的驻印军中,还真就是如此编配的,而且在国内换装美械的单位中,也真实存在每个步兵连配6门60炮的编制表。

当时规定每个步兵连辖3个步兵排,每个步兵排以3个步兵班及2门60炮编成。当然2门60炮其实是一个炮班的编制,具体有班长1人、炮手4人、弹药手6人组成,除配2门炮外,还装备有步枪9支。

应当说这个编制其实是驻印军在特殊环境下的产物,毕竟当时驻印军分得美械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后勤也由美英方面负责,无论是运输还是弹药补给都有保证。之所以给步兵连配这么多60炮主要是考虑当时缅北丛林作战,步兵单位较为分散,而且步兵轻便武器更为重要,以全面压制日军所考虑的。

但是到了国内的话,由于后勤是国军自己负责,加上作战地域已经较缅北大有不同,因此实际上真没必要参照驻印军的编制去落实每个步兵连配6门60炮。

当然国军在具体落实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60炮随后的发放中,就没有按照每个师162门、每个军486门的编制表来。

具体就第74军的发放情况来说,到抗战胜利时该军实际补充的60炮数是242门,基本是原编制数的一半。

如果是原编制一半的话,那么平均每个步兵连就是配3门60炮,实战中每门炮支援一个步兵排。实际上对于步兵连来说,配3门60炮的火力支援已经足够,关键是炮弹能不能供应得上了。

而第74军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是,该军在美械编装按照实际武器调整时,又被改为了整编师。

在整编师的编制下,原有的3师9团改为了3旅6团,步兵团的编制整整少了3个。虽然说整编第74师属于超编的特殊部队,实际兵力数量没有下降太多,但是毕竟步兵团的编制是找不回来的。因此,在原有60炮的数量下,实际每个连分得的炮数会更多。

当然,具体到整编第74师时期的话,该部的60炮数还略有增加到了251门。如果严格按照步兵连装备的话,当时该师一共有54个步兵连,平均每个连可实际装备四五门60炮。

不过考虑到实战情况的话,不会这么列编,由于作战中会有损耗因此多余的60炮实际是作为库存,以备随时补充。该师在实战中60炮的编制,基本就是每个连装备3门,此外特务营等单位也会酌情配备。

这样的装备情况在当时国军的其他精锐部队中基本也是如此,只有新1军和新6军例外,当然这两个军在不断战损之后,其实也保证不了每个步兵连配6门60炮的状态。

所以说整编第74师当时装备250多门60炮其实同样是一等部队的配置,要是杂牌军的话,说不定同等建制也就几十门炮凑数罢了。

而关于整编第74师实际上是按照每个连配3门60炮编配的情况,我们也可以从该师覆灭时华野缴获的装备数可以印证。

当时华野实际缴获了183门60炮,除了整编第74师外,还有整编第83师的一个团,因此从编制上可以对得上。至于整编第74师库存是不是还有几十门,那倒不好说了,因为该师在孟良崮战役前的战损已经比较大,有些损耗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华野当时的60炮是按照每个营3门配置的,缴获整编第74师的这些60炮,可以满足61个步兵营的装备。当然随着华野缴获数量的增多,60炮也就逐渐下放到连一级了。

  • 迫击炮炸飞以军巡逻队!以军已经将第16个旅,投入加沙战场

  • 全军装备近280挺重机枪!都这么高配了,还要超编60多挺?

  • “哈马斯无法被消灭”!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怎么敢这么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