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化,乡村产业特色化

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化,乡村产业特色化
2022年11月12日 07:09 新农人袁帅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申请流程:

1.立项程序。“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按照镇(街)政府组织申报、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县(市、区)级政。

2.府部门审批、市农业农村部门汇总、省农业农村厅备案的方式,有序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3.项目入库。镇(街)政府负责遴选特色产业和项目实施主体,确定项目重点建设任务,制定项目申报方案,并入库。

4.项目审批。申报方案经县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申报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需将论证结果和专家签名附在申报方案后面。

5.项目汇总。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同意立项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由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部门汇总。

6.项目备案。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部门汇总后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

7.项目验收。项目由镇(乡)政府组织自验,县(市、区)级人民政府组织验收,市级农业农村部门、省农业农村厅视项目开展情况组织抽验。

8.实施主体、项目镇(乡)政府、项目县(市、区)政府、项目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必须对申请支持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补贴政策: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50-700万不等。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申报条件:

1.主导产业要突出

本村主导产业收入要占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6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要占农户总数的50%以上,如果是扶贫村、镇,条件可以适当的放宽,可以为40%、30%.

2.要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

主导产品必须有注册商标,有通过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专业村优先考虑。

3.带农增收效果显著

专业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所在镇、所在县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以上,如果是那些贫困村镇可以放宽为5%以上。只有农产品带动的致富效果好,才能让农民跟着收益,不然的话就不能凸显优势。

-------------------------------------------------------------------

互联网已经成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重要渠道。但随着电商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农产品“低价营销”“低价上行”现象却不断凸显。不可否认,低价引流、低价营销有助于在短期内解决局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问题,许多同质化、集中上市的产品,借助价格优势在网络平台打开了销路,也让许多价格敏感的消费需求在网络渠道得到满足。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手段,优质优价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价格竞争本身作为一种营销方式无可厚非,但需特别警惕大范围长时间“低价营销”“低价上行”对农产品网络营商环境、农业产业发展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农产品溢价空间本就较小,低价引流营销模式下,非头部商家因低成交量难以盈利,头部商家为提升店铺流量,用于“营销费用”等的中间成本甚至比传统模式中间商成本更高,“赔本赚吆喝”,虽然有较高的供应链效率为支撑,但往往以挤压生产者和流通环节的利润为代价,不利于农民持续增收。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则是数字经济最集中最活跃的表现形式之一,要积极发挥数字经济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引擎作用。

乡村振兴是党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根据农村发展需要提出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充分发挥传媒产业的优势和属性。传媒产业作为政府与企业,市场与经济,科技与产业联结的重要通路平台,其上承中央与省地政策的宣传普及,下接民情民意,地域性、接近性强,能有效配合中央宣传贯彻落实关于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在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在乡村从脱贫攻坚向共同富裕、科技技术进步、文化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起到引领发声、凝聚人心力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传媒产业既是中央精神的传播者,落实国家政策的引导者,又是沟通政府和三农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传媒产业应该主动承担起助推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积极探索和面对乡村振兴时期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1】抓好乡村振兴机遇,发挥资源聚合双招双引作用,让城市了解乡村,让乡村看见城市。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形成合力,而这其中需要一只手能够将多方所串联。传媒产业具有天然的资源聚合能力,通过积极应变探索,内部创新形成围绕乡村振兴县域产业特色发展的经济激活,产业流通定点、定性,结果目标导向的服务输出,联动科研院校、资本金融、市场企业、政研规划等,以多元化的手段,通过会议、展会、节庆、赛事等落实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双招双引目的。让“媒体+”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抓手,让传媒成为助力地方特别是优势重点产业发展的加速剂。

【2】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发挥信息解读中转桥梁作用,让科研更懂县域产业需求,让县域发展更懂科技技术需要。

作为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乡村振兴在各地试点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涌现的典型、取得的成果、收获的经验、存在的不足等,都需要媒体去调查、总结和提炼,并且转化成为大众和县域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的故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县域乡村经济是需要更多的科技力量投入和落地实施,早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策略和布局,使得接下来更加需要依靠传媒产业的力量,以图文,声音、视频、立体影像等融媒体信息技术,帮助新型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通过媒体的解读,面向县域乡镇释放出它们能够理解和懂得的“知识成果”输出,让地方相关人员明白围绕其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需要什么样的技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3】做好乡村振兴文化,发挥营销策划提振品牌效能,“有质电商、价值直播”打破三农产品“低价营销”怪圈。

中国的农业发展在满足数量要求、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农产品由短缺向剩余跨越,如何满足质量要求、解决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就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生产结构重新调整升级,在新时期,创建农业产业化的知名品牌,拉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更加是提振地方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三农人群创造更多经济效能的重要手段。农产品品牌化,乡村产业特色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传媒影响力将是潜力无限的。对于产品的塑造,与文化的融合,通过营销的策划实现品牌的打造,这无疑没有谁能比传媒产业其更为擅长的存在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即走品牌化路线。农产品品牌化与乡村产业特色化,直指乡村建设的要害,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乡村品牌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强农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传媒产业在乡村振兴时期所迎接的新机遇。依托传媒产业在品牌营销、IP塑造、价值输出等专业优势,实现对三农产品的价值升华,提振品牌效能,借力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等互联网营销手段,实现“有质电商、价值直播”,打破三农产品“低价营销”怪圈。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一个全新命题,传媒产业应在乡村振兴中把握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在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报道的同时,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做好乡村振兴文化,积极发挥媒体优势,调动产业资源,做精做细社会服务,不断探索创新“媒体+”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贡献力量,在成就地方县域乡村振兴的同时,也更加是在成就自身。

"产融内循环,经济外循环”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落地服务一张图

袁帅,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关村物联网数字乡村振兴研修院执行院长。电商直播“新农人”培育计划组织者之一,“一十百千”数字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组织者之一,主张"产融内循环,经济外循环”以S2B2C为基础,向S2b2m形态升级,最终实现产业数字化经济形态,即SbBC的生态模式。

  •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经营主体“互利共生”分析

  •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

  •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电商助力乡村农产品经济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