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发优惠券给你 ,实际上是“歧视”你买不起!

商家发优惠券给你 ,实际上是“歧视”你买不起!
2017年12月19日 18:40 视知资本论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为了省钱,你下单之前总想找个券。但你觉得商家就这样白白少赚了?经济学家会告诉你:这正中网店下怀。

为啥商家宁愿给你发优惠券也不愿意直接给商品降价?优惠券里蕴含了什么经济学上的道理?商家发优惠券真的给他带来收益了么?看视频吧,人生资本论用经济学原理告诉你。

· 温馨提示 ·

没有Wi-Fi的同学可以移步下方看图文版

以下为图文版

双十二你一定攒了很多优惠券,各种满300-50,让你觉得占了大便宜。

如果经济学家告诉你,商家是因为歧视你才有这种操作,你信不信?

是的,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三级价格歧视”——

同一种商品,商家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置不同的价格。

那为啥会出现这种现象?答案是——商家为了利润最大化。

对于同一种非必需商品,人们因为爱好程度或者钱包厚度不同,愿意为它支付的最高价格也不同,这个最高价格就是个人的支付意愿。

既然支付意愿不一样,商家定价也就要套路做足。

假设一副耳机成本500元,有三个人来买,分别愿意支付的价格是这些。

我们假设商家定价分别为这么多,进行简单计算后,得到商家的卖出耳机的数量和所获得的利润分别是这些。

可以发现,因为定价不同,商家获得的利润也不一样——个人支付意愿越高的人,商家能从他身上获得的利润越高。

可是,定价定高了,买的人也就少了。

而优惠券就能兼顾这两点。

如果发一张花时间可以找到的两百元优惠券,通过计算我们得到商家的利润是800元。

所以,

发优惠券既可以薅到土豪的羊毛,也可以让支付意愿稍低的人通过花费时间成本而买到商品。

销量上去了,利润也提高了。

所以,每次你兴高采烈领优惠券的时候,商家其实都在默默地告诉你:

我知道你买不起,可是看在销量的面子上,就给你便宜点吧。

参考资料:

•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

• 《微观经济学》 高鸿业

  • “耐心资本”来了!这个中央很在意的事,终于有人举手出列

  • 大量中小城市正加速“鹤岗化”,他们甚至包围了北上广

  • 大事终于定了,最高层拍板,各省间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成真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