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薇薇 李柏桥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文/图

“太轻松了,无人机授粉解决了水稻制种的技术难题,以后我再也不用为找赶粉的劳动力发愁了!”当前正值水稻制种抽穗扬花期,7月23日,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成片的稻田上空无人机来回飞舞,掀起一道道绿色稻浪,种植户林启平看着这一幕倍感轻松。

杂交水稻无人机授粉演示。

连日来,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举办的水稻无人机授粉现场会接连在梓潼、江油、安州举行。现场从无人机机型选择、飞行参数等方面进行授粉演示,优选飞行方案。经测算,无人机40至50秒即可完成1亩水稻的授粉,比起人工赶粉功效提高10倍至15倍。

无人机授粉VS人工授粉

效率提高10—15倍

林启平说,水稻授粉工作量极大。水稻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11:00-下午1:00,工作人员需要顶着烈日,在高温高湿的田间赶粉。随着农村劳力越来越少,每到授粉季节,选择适合赶粉的工人变得更加困难。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农艺师何勇向记者介绍,通过人工竹竿赶粉,一名工人一天只能完成2亩,即便是拉绳赶粉也只能完成5亩,且需要强壮劳动力才能把花粉赶起来。

为了有效解决劳动力问题,从2013年起,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就开展了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形成了杂交水稻制种地方标准,现在已经发布实施,为全省首创。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节本增效明显。林启平去年的200亩水稻制种,采用全程机械化技术,劳动力投入大大降低,比传统模式增产6.4%。其中,水稻制种的关键环节授粉,采用无人机赶粉比人工赶粉功效提高10-15倍。

无人机授粉现场会。

梓潼本本农场同样采用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农场主蒋本友介绍,今年发展了1200亩制种水稻,在市农科院指导下,通过社会化服务方式,完成机械作业。到授粉环节,人工授粉是150元/2小时,面积5亩,赶粉3次/亩,折算价格是10元/亩次,而无人机赶粉价格是8元/亩次,人工成本还在呈上升趋势,而无人机授粉的价格却出现回落。随着时间推移,无人机代替人工授粉是大势所趋。

无人机授粉有何要诀?

选机型定参数是关键

无人机较人工授粉效率大大提高,而在操控无人机上有哪些关键技术?何勇介绍,无人机授粉的关键技术,在于选择机型,并确定飞行参数。

“水稻的花粉寿命非常短,5分钟就失去了活力,而且还非常小 ,只比漂尘(PM10)大4至5倍。花粉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落到母本柱头上才能达到授粉效果,风力太大会把花粉卷入空中,滞留时间过长,风力太小,又把花粉赶不起来。”根据前期多次现场作业试验比对,何勇说,选择大疆牌 T16、T20 无人机,或相当功率的无人机,风力适中,顺着父本行飞行,距穗层1.5-2.0米,飞行速度控制在3.0-4.0米/秒,可40-50秒完成1亩的授粉。

无人机授粉也使得闲置机具发挥更大效用。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发展科科长汪代华说,植保无人机使用较多的是挂20升左右药液的无人机,这类无人机最适合授粉,也就是类似大疆牌 T20的植保无人机。在水稻授粉阶段,以往大部分机械属于闲置状态,如果用来授粉,可更好地发挥效能。

绵阳市是国家级制种基地市,安州、梓潼是国家级制种基地县。“水稻制种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现在农村劳动力结构无法支撑杂交水稻制种规模化发展,造成基地面积分散,种植生产的隔离条件越来越差。”汪代华说,通过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子质量,提升了绵阳种业竞争力,更能体现川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