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近市场为什么会反弹

三个交易日以来上证综指自3月以来沿200日均线逐渐企稳,并且经历了外盘大跌的考验,近期量价齐升,连续两天成交量破9000亿,赚钱效应迅速回升。

关于目前的反弹,市场上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美国通胀压力较大,意欲与中国对话商讨取消关税事宜;

第二个是Q1季度公募基金销售保有量超预期。

第一点现在属于还未落定的消息,但我国出口数据不断超预期,美国现在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期,通胀的压力使得美国更加依赖于中国的产业链,我觉得关税问题的缓和是可以报一定的期望的。

第二点其实从行情中也可以看出来,基金销售保有量超预期说明市场并不缺钱,2、3月份杀下来的抱团股,业绩符合预期的基本又都回去了,有的甚至创新高,市场对估值的容忍度依旧放的很高。

二、怎么看4月经济数据?消费难振成为经济复苏痛点

供给端,中国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低于预期增长的10%,前值是14.1%。

两年平均增长6.8%,环比3月加快0.6%,说明经济供给端还是很强的。

需求端,分消费、投资、进出口来看:

4月份,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而预期增长25%,比2019年同期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4.4%。可见上月消费是不及市场预期的,且增速绝对值明显偏慢,因为在疫情之前,消费增速会大于GDP增速,且维持在8-9%的水平。

但另一方面,消费超季节性回落。

当前消费还是比较疲软。

主要的逻辑还是疫情的冲击影响还在,还没有恢复过来;

其次人们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以及收入预期还是不够的,消费都比较保守!

综上三个维度来看,当前经济的增长并不是我们期望的“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而变成了“进出口拉动经济”。

这也是今年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源头之一,因为外贸的高速增长并不可持续很久。

这也是前一段时间,4月30日,国常会强调: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

说明高层预判接下来的形势并不明了,但大方向是增长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其实从4月份的数据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如何进一步刺激消费在全球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加强内循环将是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三、周期上涨仅进行到一半,要涨到2022年一季度

今天听到一个卖方最近吹的很火的惊人观点,据说周期股要涨到2022年。

好像是国外投行最先开始吹这个观点的。

看到广发的宏观还用航运周期来反推这个时间节点:

去年二季度以来全球海运价格大涨,被认为是全球通胀走高的主要推手之一。

至5月14日,BDI指数相对去年同期和前年同期分别上涨647.8%和181.8%。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CCBFI)和交通部公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也呈现同步大涨,这也正是新的运价数据才又导致了中远系再度集体大涨。

各家船运公司正疯狂的造船,今年3月全球造船新承接订单量飙升至2014年以来最高,大船生产周期通常为12-18个月,也就意味着2022年的二季度全球服役的航运船只量将大幅攀升,届时全球运力或面临过剩风险,海运价格将面临大跌。

看,是不是对上了。

同意这个观点的包括摩根士丹利全球宏观团队,他们预计,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在2022年之后才会逐渐开始下行。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美的基建政策有望在三季度附近落地,大宗商品价格在四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还将大概率上涨。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其他的明天再说。

相关证券:
  • 创业板(395004)
  • 沪深300(000300)
  • 贵州茅台(60051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