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末开始,VR的概念开始大规模爆发,2016年更被称之为“VR元年”,不过自2016年开始唱衰VR的声音越来越大,遍地开花的虚拟现实体验馆也是关了一批又一批,行业未来前景遭受质疑。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将行业走过持续发展的爬坡期,并迎来爆炸性增长期。

 

VR的应用前景之社交

回顾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强调社交为产品核心的杀手级应用并不少,对于VR来说,硬件竞争尚未结束。现有移动社交平台已经具有随时随地的方便性,除此之外,不断有结合垂直化需求的社交功能或者独立的APP出现。如果仅仅是将开会,聊天,游戏等表面的活动进行简单的VR化,与传统社交网络相比的话,除了视觉效果以外就没有其它吸引人的标签了,用户也不会养成使用习惯。

用户在VR的虚拟世界里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同时,也会本能得去“扮演”虚拟世界中的这个“自己”。虽然现在的技术还不完美,做不到完全的真实到虚拟的映射,但是也已经能提供给用户前所未有的自然交互能力。在不远的将来,VR社会将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从90年代起开始重视虚拟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主要应用对象为军用和高档商用,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产品近年来才随着芯片,显示,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逐步进入市场。

目前,我国虚拟现实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是成熟行业依据传统软硬件或内容优势向现实领域渗透,其中智能手机及其他硬件厂商大多从硬件布局。比如,联想与蚁视合作研发的便携式设备乐檬蚁视虚拟现实眼镜;魅族与拓视科技开展合作,推出手机虚拟现实头盔。而游戏,动漫制造厂商或视频发布平台,大多从软件和内容层面切入。

 

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情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3D游戏上市,虚拟现实在当时也引发了类似于当前的关注度。最终,这些产品以失败告终,因为消费者对这些技术并不满意,所以第一次虚拟现实热潮就此消退。

如今,与90年代的失败相比,当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足够大,足以用于渲染虚拟现实世界。同时,手机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总之,当前的技术已经解决了90年代的许多局限。也正因如此,一些大型科技公司逐步参与其中。

 

PART ONE 产业链分析

1 上游是硬件设备和平台服务提供商

分为VR设备生产商、系统平台和内容运营平台三个部分。这一环节是VR产业最先发展和成熟的环节,众多企业布局VR硬件设备和平台入手,切入VR市场。

代表企业:包括以索尼,Oculus,三星为代表的国际三大硬件提供商;以微软,苹果,谷歌等巨头为代表的系统平台提供商;以BAT互联网巨头,暴风,乐视等视频服务提供商为代表的内容平台提供商。

2 中游是以行业应用为主的内容提供商

这部分以初创厂商为主,目前主要在影视视频直播,游戏,地产家装和旅游等领域拓展。

这一环节是目前VR产业发展的重点,市场上硬件设备和平台经营相对成熟,并且需要更好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支撑产业发展,行业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撑产业发展 条件。

3 产业链下游是渠道服务提供商

除了传统的线上线下渠道商外,还包括应用商店和一些垂直媒体。

从整个行业来看,未来3-5年会迎来行业爆发,技术进步,尤其是芯片技术进步可以在三年内极大改善VR视域狭窄、眩晕等问题,并带动产品价格逐步走低,试水性产品逐步向更广阔的消费级产品演进,便携化的一体式头盔产品成为主流,也将让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高频度使用VR。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