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2作为制冷剂的历史







  CFCs替代的首要原因是因为它们破坏臭氧层,因此新的替代工质必须对于臭氧层没有破坏。HFC类工质,因为对于臭氧层没有破坏力,成为替代CFCs的重要工质。特别是HFC134a作为CFC12的替代物已被大规模生产与应用。HFCs虽然不破坏臭氧层,但它们化学性稳定,释放后能够积累,这最终导致明显的温室效应。虽然人们可以努力合成性能更佳的工质,但由于制冷剂的使用量非常大,最终将不可避免地有相当部分泄漏到大气中去。任何大量人工合成物质排放到自然界中,都会对于环境造成影响,因此现在一种普遍的观点是采用自然工质。前国际制冷学会主席,挪威的G Lorentzen在1989~1994年大力提倡使用自然工质[2,3],特别是对于CO2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上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从此CO2制冷装置的研究与应用又一次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受重视的热点。







  CO2的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决定了该制冷剂不适应单一制冷系统独立运行,须用复叠制冷方式来实现制冷循环。由于CO2的标准沸点低,用复叠式制冷可以实现更低的温度。根据不同的库温要求,一种制冷剂单一制冷系统能够达到所需的温度,尽量不选用复叠制冷方式,除非食品加工及贮存确实需要更低的温度或者加工场所受国家新规范制约的情况下才选用。因为CO2复叠式制冷系统是靠二套独立的制冷系统,将CO2侧低温系统所吸收的热量,通过其冷凝器传递给另一制冷系统的 蒸发器,然后再由高温侧的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将热量释放到水与空气中,这种以二套独立制冷装置,热量传递通过接力形式来完成,其能耗与单一制冷系统相比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