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首页
反馈
消息
登录
注册
2018-10-17 15:25:03

剑阁县 - 四川省广元市下辖县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 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 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编辑分类

剑阁县隶属四川省 广元市。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于晋寿县境始置剑阁县。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设剑州,民国二年改州为县,因境内有“剑阁道”而称“剑阁”。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之美誉。全县幅员面积3204平方公里。剑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

剑阁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商品生猪调运大县、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重点县,1996年文化部授予剑阁“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15亿元。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剑阁县

  • 面积

    3204平方公里

  • 外文名

    Jiange County

  • 人口

    65.77万人(2017)

  • 别名

    剑州,剑门

  • 方言

    四川话(川中片)

  • 行政区类别

    县级

  •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所属地区

    四川省广元市

  • 著名景点

    剑门关,翠云廊,剑州古城,剑门蜀道,鹤鸣山,觉苑寺,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等

  • 下辖地区

    27个镇

  • 机场

    广元机场

  • 政府驻地

    下寺镇修城坝剑门关大道17号

  • 火车站

    剑门关站

  • 电话区号

    0839

  • 车牌代码

    川H

  • 邮政区码

    628300

  •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北部边缘

  • 行政代码

    510823

  • 地区生产总值

    110.15亿元(2017)

  • 人均生产总值

    22534元(2017)

  • 县委书记

    向永东

  • 县长

    张世忠

目录
1 建置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4 自然资源
5 区域人口
6 区域政治
7 区域经济
8 社会事业
9 来自历史文化
10 风景名胜
现独免第11 历史人物

折叠 编辑本段 建置沿革

折叠 历史演变

剑阁县剑阁县夏商时,今剑阁县属梁360百科州。西周时属雍州。春秋战国时(前770-221年)大部分蜀国辖地,东南小部属巴国领域。周慎靓王五年,即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年)归秦国版图。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剑境大部属蜀郡葭萌县,东部属巴郡阆中县。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剑地分属于广汉郡梓潼县、葭萌县和巴郡阆中县;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分属于梓潼、葭萌、德阳、阆中四县管辖。

东汉建镇延步于药领蒸氢或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据蜀,分广汉郡葭萌、梓潼、白水、涪县置梓外定官眼到潼郡时,始在今剑阁境内新立当德县(治地在汉阳镇境内,控盾故城名黄芦城)①,隶属梓表们谁沙庆潼郡。

三国时,当德县为入也元花水个每注蛋服程蜀汉领地。蜀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②,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汉德县属梁州梓潼郡。太安二年(303年)至永和三年(347年),汉德为“成汉”领地。

东晋永和三半支区雷年(347年),于晋寿县境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洋示毫见境形写右衣,即小剑故城),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太元十五年(390年)废剑阁县。

南朝宋元嘉初年,汉德县改属梁州白水郡,继复改梁州晋寿郡。南齐建元初复归梓潼郡,不久即废。

南朝宋般倒切战合约教元嘉初,于汉德境的鸡朝内侨置南安郡、县,领桓道、中陶2侨置县。元嘉三年(435年),侨置敌屋级志可轻财蒸满武都郡及武都、下仅资握须根获府船辨县(治今武连南老武功桥处),茂陵办重甲远杆县(治地梓潼县上亭铺)属益州。

南朝宋呢节种间宪联死适简大明中(457-464兰而年),南安郡始改侨置为实郡,领南安(今普安镇为伤精滑切奏附酒就黑郡治)、白水(今店子乡)、华阳(今王河乡南)、梓潼(今梓潼县城关镇)4县及寄治南秦州桓道、中陶2县。

南朝齐时(479-502年),南安郡领南安、白水、华阳及乐安、桓道2侨置县,梓潼县还隶梓潼郡;新巴郡改为南新巴郡,仍领1县;改武都为右字扶风郡,领武功(武都、下辨县更名)、茂陵、华阴(今开封镇境)3县及寄治汉阳、略阳、安定3县。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始在境内立南梁州(州郡县同治今普安),辖南安郡(权件项史收终末告夫久领县未变),辅剑郡(扶风郡更名),南新巴郡。天监四年(505年)至大同元年(535年)其间30年,南除声杂法绿量呼太梁州3郡及属县入于北魏。梁末,武陵王据蜀称帝,改们湖南梁州名安州,仍领原郡县。

北朝西魏废帝三年(儿控院过字554年),因先下安州,始通巴蜀,改安州为始州③、南安名普安,领4郡6县:普安郡辖普安县(南安郡县更名)、永归县(白水更名);黄原郡轄黄安县(华阳县改置)、茂陵县(自辅剑郡改隶,后废);安都郡辖武连县(辅剑、武功更名)④;潼川群(今梓潼县石牛铺)⑤。

北周时,始州隶于利州总管府,仍辖普安、黄原、安都、潼川4郡,除茂陵县废外,安都郡增领胡原县(天监十八年控钟王引马即燃读皇镇分巴西郡阆中地新置县来属,治今香沉乡群英村)。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始州领普安、永归、黄安、安寿、武连、胡原(开皇七年更名临津)、阴平(由龙州来属,治今江油县小溪坝阴平村)7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始州为普安郡,领县未变,安寿还名为梓潼(治地移今梓潼县连枝坝)。

唐武德元年(618年),普安郡复称始州,属利州总管(都督)府,贞观六年罢,改属剑南道及东川节度。圣历二年(699年)新置剑门县属始州。先天二年(713年三置雨字若烟未临)改始州为剑州⑥,“取剑阁为名也”。至此,剑州之名始见于世。天宝元年(742年)改剑州为普安郡。乾元元年复名剑州,领普安、黄安(唐末更名普成)、武连、梓潼、阴平、临津(迁非够似治今白龙镇),永归、剑门8县。

隋唐时,于剑门关设军事建置,立关令并置大剑镇(治地剑门场),小剑戍双式裂值滑斯(今下寺大仓坝)。

五代时,前蜀、后唐、后蜀,剑等逐历州为其领地,辖县未变,属昭武军节度。

宋乾德三年(965年),置剑州普安军,属西川路,仍领原县。乾德五年,省永归县隶属剑门县。开宝六年(973年)属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属川峡路,咸平四年(1001年)后,属利州路。景德二年(1005年)决奏又,剑门县隶属于剑门众义养技脚关都监。景德三年,剑叶消门关直隶京师,以东京兵出戍。剑州只领6县。熙宁五年(1072年),关、县析而为二,皆还隶剑州,并省临津县为镇入普安县。元符中,剑门关下隶于剑门县,“敕县令通管关事”。宋绍兴四年(1134年)后,利州路分为东、西二路,几经分合,剑州均属利州东路。隆兴二年(1164年),因“藩邸”升剑州为普安军节度。绍熙元年(1190年)再升为隆庆府。宝祐三年(1255年)蒙军攻蜀,隆庆府治所移至苦竹寨(今剑门镇朱家寨)。

元至元二十年(1283会告三令营都晶表曾掌心年)改隆庆府为剑州,普成、剑门2县并入普安,阴平县因战乱荒废。泰定中(1324年至1328年犯色自反员型员),省武连县入梓潼县,剑州领普安、梓潼2县,属四川行中书省广元路。元末,剑州为明玉珍夏国辖地,领县未变。

明洪武六年(1373年)省普安县入剑州。九年省州。十三年(1380年)复置剑州,领梓潼、江油(治今江油县武都镇)2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宁府(治今阆中)。洪武三十一年,废剑门关,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立剑门关,置百户戍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江油县划属龙州。明末,剑州为张献忠大西政权领地。

清顺治三年(1646年),剑州领梓潼1县胡给斤路早同领,雍正五年(1727年),梓潼县划属棉州,剑州始无领县,遂成“单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剑州直隶四川省军政府,下辖剑门、武连2分州。民国2年始将剑州改为剑阁县,下置剑门、武连2分县;民国三年,废剑门、武连分县,剑阁县划属四川省嘉陵道。民国七年至二十三年,四川“防区”时期,剑阁县先后为靖国军吕超、靖川军刘存厚、川北边防军王鸿恩、第二十九军川西北屯殖军田颂尧的短团现规思行互层宽防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方内期,1935年4月(民国24年4月),剑阁属中国工农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建有普安(治县城)、赤化(治今鹤龄镇)、金仙(治今金仙场)3个县苏维埃政权。

民国二十四年夏,国民政府统一“川政”后,剑阁为四川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暨保安司令部治地。辖剑阁、昭化、广元、苍溪、阆中、江油、彰明、平武、北川9县。民国三十案村它依磁政州一年,增辖青川、旺苍共11县,至民国38年(1949年)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2月18日剑阁解放,仍为县建冷沉杨翻间受置。1950年属川北行政公署剑进搞载阁专员公署。1953年,改属绵阳专员公署。1985年5月,剑阁县划属广元市。

折叠 县域变迁

汉德委种陆帝乎县境域

东汉末至南朝刘宋元陆阻容核嘉年间,汉德县境域东北玉度怀联列接汉寿县,西临梓潼县,东关续案六根光水卷工南界巴郡阆中县,西北连阴平郡、广武县。大体为今广元市中区西南部的三郎、黄沙、马鹿一带和县境龙泉、汉阳、剑门、下寺、江口及鹤龄、白龙、开封、柳沟部分地区。

南安郡及武都郡早生波掌据强达年触美境域

南朝宋大明中被我八,南安郡辖域为:南安县大致为今龙泉区及西庙、抄手乡、龙源镇等地带;白水县为今鹤龄区及店子万华演局会干胡齐、木马、柏垭等地;华阳县为今元黄系文渐曾山区和梓潼县仁和、大兴等地;梓潼县为今梓潼城关、马迎、大安、石牛与魏城接界。武都郡辖域为:武功县为今武连、柳沟、开封、东宝、云集等地;茂陵县为今梓潼演武、上亭、建兴、复兴等地。

始州、剑州、隆庆府境域

西魏时,始州境域有所扩大,除原辖域外,巴西郡胡原县划入安都郡,辖今香沉、羊岭、锦屏、公兴、白龙等地。至此,东南接隆州(阆中),西南临新州(三台),西临潼州(绵阳),西北界龙州(平武),东北枕利州(广元)晋寿郡。

隋开皇时,阴平县划入始州(普安郡)。至唐,辖域西北扩至今江油县重华、马角、雁门、梓潼县复兴、双板等地。改称剑州后,境内分置普安、武连、阴平、梓潼、黄安、临津、永归、剑门等县。

两宋时期,剑州、隆庆府境域与前相同。元代,剑州县数并少,境域变动不大。

明、清时剑州境域

明洪武十三年至嘉靖四十四年,剑州辖江油、梓潼2县,境域再次扩大。嘉靖四十五年江油复入龙州,清雍正五年,梓潼县划属绵州。至此,剑州境域缩小,并稳定下来。州境东与昭化、苍溪县接壤,南同阆中、南部、盐亭县交界,西与梓潼、江油为邻,北和平武、昭化县毗连。

剑阁县境域

民国时,剑阁县境域与清末相同。其间,民国25年至33年,由十四区专员公署调查调整剑阁同江油、梓潼、盐亭、南部、昭化等邻县互插的“飞地”,阴平坝以小潼水为界,河西划入江油县,河东划归剑阁县;巾子山、赶场垭、三河坝从江油划入剑阁;郭家山、金城庙等地由南部县划入剑阁县,徐家垭划属南部县;土皇观等地划入盐亭县;七回水、阴平、尹家寺等地未变动,调整“飞地”的面积不大。剑阁县的疆界东接昭化、苍溪县,南邻阆中、南部、盐亭县,西接梓潼、江油县,北傍青川、昭化县。幅员面积为3457.1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剑阁县境域变动很大。1952年8月,下寺、三郎、马鹿、拐枣、沙坝、福星等乡划入原昭化县,昭化县的鸯溪、府君、石城、化林等乡划归剑阁;1953年6月,仁和、宝石、二洞、大兴、文兴、观龙等乡划入梓潼县;1954年7月,江油县东宝、五福等乡划入剑阁;12月,马迎乡划入梓潼县;1955年11月,再将建新乡划归梓潼,黑土乡划属盐亭县;1977年4月,县属鹤龄乡水池、双丰两个大队划入苍溪县;1980年将王河乡先锋大队划给梓潼县。至此,剑阁境域面积大为缩小。1981年后,县境域方稳定下来,东邻苍溪县,南接阆中、南部县,西连梓潼、江油县,北界广元市中区,幅员面积3090.1平方公里。

折叠 剑阁置县及县名考略

“剑阁县”之名,始见于《晋书》。何时置剑阁县,历来有三种说法:一说“桓温入蜀置”。《晋书·地理志》载:“桓温入蜀后,┅┅又于晋寿置剑阁县,属梁州,后孝武帝分梓潼北界立晋寿郡,┅┅罢剑阁县”。《舆地广记》、《舆地纪胜》、《剑阁县续志》等书引用此说。二说“三国蜀汉置”。其说最早见于宋末祝穆所撰的《方舆胜览》引顾野王《舆地志》(已失传),明代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沿引,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沿用此说。三说“晋置,后罢,桓温入蜀复置,寻又废”。清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四川通志》、光绪《皇朝舆地通考》、民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持此说。

据查史籍考证,第一种说法较为正确,第二三种说法依据不足。首先,从史籍记载看,宋以前成书较早的《华阳国志》、《太康地志》、《晋书·地理志》、《舆地广记》、《舆地纪胜》等书,均明确记载东晋置剑阁县,而没有蜀汉置剑阁县的说法。《华阳国志》作者常璩是东晋蜀郡江原县(今四川崇庆县)人,其活动年代距三国蜀汉时期七十余年,该书所载的四川地方史实“肇自开辟,终于永和三年”,若剑阁为蜀汉置县,《华阳国志》必定载入,但查遍此书,无置剑阁县的记载。西晋有蜀十九年,在这期中的太康年间(280年至289年)成书的《太康地志》中,也无置剑阁县的记载。又《三国郡县表补正》一书中,宜都杨守敬考证:“今考《晋志》有剑阁县,《常志》(即《华阳国志》)无。《方舆纪要》引《舆地志》云蜀先主以霍峻为梓潼太守置剑阁县,《通鉴》胡注蜀分广汉置梓潼郡剑阁属焉。疑剑阁县为蜀立,《常志》岂得不载?《沈志》(即沈约《宋书》)云:汉寿改曰晋寿,《舆地广记》云,晋桓温平蜀,分晋寿置剑阁县,殆为近实。”

对《方舆胜览》称剑阁县为“三国蜀汉置”,清人早有异议。乾隆四十七年成书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在评介《方舆胜览》时云:“该书详于名胜古迹、诗赋序记,略于建置沿革、疆域道里,唯考订较差”。考订较差之作难免有误。

其次,从历史事实看,西晋太康元年司马炎灭吴之后,到东晋永和三年司马聃派桓温入蜀灭“成汉”,这六十七年间,有四十八年是李氏“成汉”政权统有蜀地,晋不可能在蜀行使权力。可见,“晋置(剑阁县),后罢,桓温入蜀复置,寻又废”之说,亦难成立。

再是,从有着资料看,《水经注·漾水》、《华阳国志校注》、《太平寰宇记》等书所载史料均称,诸葛亮相蜀时,以大剑至小剑戍三十里,连山绝险,有隘束之路,便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以阁道三十里尤险,置尉守之。故《华阳国志》称“汉德县有剑阁道三十里,至险,有阁尉”。《舆地纪胜》记述这件事时却称:“蜀先主以霍峻为梓潼太守,是时有剑门县,县有阁道至险,乃有阁尉”。《三国郡县表补正》眉批说:“诸葛武侯相蜀于此立剑门,以大剑至此有隘束之路,故曰剑门,然则武侯但立剑门耳,未尝置剑阁县,《舆地志》说,果不足据”,当时更未置“剑门县”。几相对照,可知《华阳国志》、《太平寰宇记》记载的诸葛亮修阁道、立剑门、置阁尉一事,被后人讹传为立“剑门县”或“剑阁县”了。

据此,以《晋书·地理志》的记载接近史实,较为确切。

对于东晋剑阁县治地,据考,不是在剑门关,而是在“小剑故城”。其城在今下寺镇大仓坝,古代于此曾设小剑戍,此县仅置四十八年,后废,不复置。其后,剑阁境内郡、州、府治地多在普安镇等地,直至民国2年(1913年)才将剑州改名为剑阁县,沿用至今。

“剑阁”作为地名,最早见于《三国志·蜀书》:“(姜维)还保剑阁以拒(钟)会”。为何称剑阁?《华阳国志》、《舆地广记》等书说,诸葛亮修阁道、立剑门、置尉戍守的栈、阁道,称为“剑阁道”。《水经注》云:“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晋张载《剑阁铭》称:“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何谓剑?指大剑山七十二峰如利剑排列。唐刘仪凤《剑门关记》说:“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嵚,如门斯辟,如剑斯植”。皆言其山势如剑锋,其隘口如“城门”。何谓阁?《蜀水经》云:“飞梁架屋谓之阁”。阁道,就是在“横梁铺板谓之栈”的栈道上加修了屋的栈道,又叫栈阁道。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的书信中说:“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诸葛亮文集》卷一)”。古时由秦入蜀,必经小剑至大剑关口这条悬崖夹峙、深涧飞瀑的险道。诸葛武侯依山势地形将原有栈道扩建成“剑阁道”后,古人常把“剑阁道”简称为“剑阁”。不仅“剑阁县”由此得名,即使“剑州”之名也源于此。《元和郡县图志》“剑州”条云:“唐先天二年改始州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

自隋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越牛头山,经达摩戍(民间称大木树),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因此,自唐至清的许多史籍中使用的“剑阁”、“剑门”之名均指剑门关一地。民国2年改剑州为县后,“剑阁”才专指县名,沿用至今。 [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2000年,剑阁县辖23个镇、34个乡、11个督导室、1个开发区管委会。

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川府民政〔2003〕34号)同意剑阁县将原城北镇的一、二、三居委会划归普安镇管辖。

2018年8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川府民政〔2018〕5号)同意剑阁县撒销张王乡、店子乡、高观乡、涂山乡,设立张王镇、店子镇、高观镇、涂山镇。

调整后,剑阁县辖27个镇(下寺、普安、龙源、开封、鹤龄、东宝、江口、公兴、城北、盐店、元山、汉阳、柳沟、王河、演圣、金仙、香沉、羊岭、白龙、武连、杨村、剑门关、木马、张王、店子、高观、涂山),30个乡(田家、闻溪、姚家、义兴、凉山、北庙、禾丰、摇铃、碑垭、吼狮、上寺、秀钟、碗泉、迎水、高池、毛坝、垂泉、西庙、正兴、圈龙、长岭、锦屏、柘坝、广坪、国光、公店、江石、樵店、柏垭、马灯)。 [2]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总面积3204平方公里。

折叠 气候特征

剑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门山区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3小时。境内各季气候特征表现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风沙;夏季天气较炎热,常有夏旱、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春季: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换季节,境内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日少,时有倒春寒。元月起,气温上升,温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山间野花烂漫,鸟语花香,满眼春光。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盛夏时日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气蒸发量大,高温高湿,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险出。但由于海拔高程对气候的影响,多半山底气候炎热,山顶却气候凉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气清新,彩虹飞架山间,恍若人间仙境。秋季:是夏冬过度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退却,境内雾雨日增多。此时山间云雾环绕,景观奇妙,如遇秋雨连绵,或行径山间,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冬季:是境内干冷空气最盛时期,冷冻明显,气候干燥,风日增多。最冷为1月,气温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气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终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顶能看到雪景,远山白雪皑皑,银妆素裹。 [3]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森林资源

剑阁柏木剑阁柏木​剑阁县是全省重点林业大县,林业用地16.7万公顷,占幅员面积32万公顷的52.2%,森林覆盖率49.6%。有林地15.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91.6%,其中用材林5.9万公顷,蓄积150万立方米;防护林8.6万公顷,蓄积330万立方米;薪炭林0.5万公顷,蓄积10万立方米;特用林0.1万公顷,蓄积11万立方米;经济林0.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27.6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590万立方米,占总蓄积95.5%。全县有古树名木2万余株,其中驿道古树8007株。

剑阁县森林植被为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森林植物资源共173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21种,被子植物59科142种,单子叶植物2科10种。主要森林树种为柏木、马尾松、桤木、麻栎等,其余树种多为林下植物、“四旁”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木。

剑阁县以“柏木之乡”著称,柏木林面积、蓄积均居全省首位。境内有柏木5属10种,以柏木为组成树种的林木覆盖县境的80%以上。现存8000余株的驿道千年古柏以县城为中心向西、南、北延伸,巍峨屹立,似三条绿色长龙横亘剑阁大地,是世界古行道树之最和我国秦汉文化积淀最多、保留最完整的一段;位于其中的松柏长青树——剑阁柏为世界仅有。剑阁县森林面积辽阔,林下生态环境优越,是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的优良场所;有较丰富的青杠和松树资源,盛产优质天然木耳、川贝。除此之外,林下植被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森林植物品种较多,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4]

折叠 动物资源

剑阁县大部份区域内的支物群属次生林灌,农田动物群,经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专业科技人员统计,全县现有各类野生动物14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4种,2级保护的29种,属省重点保护的21种。两栖类最普遍的有泽蛙、黑斑蛙、中华大蟾蜍,数量皆在10万只以上,有少量大鲵分布;蛇类中分布和数量较广的是黑眉锦蛇和乌梢蛇、王锦蛇,种群数量分别在3—6万左右,有少量玉斑锦蛇、赤链蛇、翠青蛇、日本腹蛇、烙铁头、竹叶青分布;鸟类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绿头鸭、绿翅鸭,种群数量都在500只左右;灰胸竹鸡、雉鸡、红腹锦鸡分布较广,种群数量分别在8千到3千只左右,其余以隼形自鸟类和旅鸟、小型杂食性、食虫性鸟占多数;典型林栖兽类,只保存在少数面积不大的森林中,分布较广的有豹猫、黄麂、草兔等。

剑阁县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领导小组”,实行行政首长任期目标责任制。1992年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现有会员76人。1994年设立了区、乡镇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野生动物保护领导小组,野保协会等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和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培训。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一是利用每年四月“爱鸟周”作为野生动物宣传月,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等。二是发公告、布告、紧急通知传喻群众,形成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浓厚氛围。三是组织执法队伍,林业、工商等协同作战,对市场、餐饮、旅店、车站等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201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5.77万人,同比下降0.9%。其中:乡村人口56.84万人,城镇人口8.92万人;男性人口34.36万人,女性人口31.4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43(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72%,人口出生率10.88‰,人口死亡率6.62‰,人口自然增长率4.27‰。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现任领导
职务人员
县委书记 向永东
县委副书记张世忠
县委常委杨明学、周建明、花泽松、王静、张春华、何超、母雪龙、赵洪博
县人大主任侯宏
县人大副主任王湖益、刘忠银、何秀萍
县政府县长 张世忠
县政府副县长王静、张晓军、张黎、梁赛、郭扭只、钟瑞 [6]
县政协主席孔金山
县政协副主席袁春华、罗国文、周清秀、阎维萍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折叠 综合概述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增速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超全省、全市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1.93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41.24亿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0%、45.3%和42.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3.9、3.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534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5.8:37.5:36.7调整为24.5:38.1:37.4。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3.8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7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4.23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20.38亿元,增长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8.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63.69亿元,增长8.8%,占GDP的比重为57.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6万户,从业人员2.6万人;私营企业0.18万户,从业人员1.3万人;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1.03亿元,增长55.5%。民间投资额达40.3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1%。

全年公共预算总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8亿元,同口径增长8.8%;中央级收入2.06亿元,增长41.1%;省级收入0.76亿元,下降7.6%。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31亿元,占51.6%;非税收入2.17亿元,占4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86亿元,增长10.3%。

折叠 第一产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33亿元,比上年增长4.8%。粮食播种面积111.59万亩,增长0.7%。粮食总产量42.98万吨,增长2.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9.9万吨,增长2.5%;大春粮食产量33.08万吨,增长2.0%。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0.88万吨,增长1.2%,其中,油菜产量5.99万吨,增长1.8%;蔬菜产量34.09万吨,增长3.0%;烟叶产量0.57万吨,下降2.6%。

全年肉类总产量7.29万吨,比上年下降2.0%,其中猪肉产量6.1万吨,下降2.8%。出栏生猪85.95万头,下降4.3%;出栏牛1.58万头,增长1.2%;出栏羊12.18万只,增长3.5%;出栏小家禽565.36万只,增长0.3%。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4600公顷,其中造林面积1200公顷。新增森林面积1.4万亩,新增森林蓄积1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55%。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面积5.02万公顷(翠云廊1.54万公顷,西河湿地3.48万公顷)。林果产业巩固提升,新栽核桃1.5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1.2万吨。新建林下种植(养殖)基地3.1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绿化覆盖率38.1%。

全县水产品产量7357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淡水养殖面积2386公顷,鱼苗9000万尾。

当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53千公顷,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千公顷,实施小农水项目83个,新建山坪塘186口、石河堰15道,新建供水工程998处,解决1.8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整治农村土地9.4万亩,新增耕地0.69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21万亩。年末农机总动力87.76万千瓦,增长2.8%。化肥施用量(折纯)3.13万吨,下降2.8%。

折叠 第二产业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9.1%,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2%,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

20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户,工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9%,其中:重工业增长17.5%、轻工业增长14.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39.2%,制造业增长18.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3%。分行业看,19个行业大类有18个实现增长,农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化工、建材、电气机械器材制品业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产值65.08亿元,增长15.5%。聚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新产业实现产值24.43亿元,增长18.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02亿元,增长16.2%。实现利税总额4.6亿元,增长14.3%,其中利润总额3.2亿元,增长21.0%;产销率为96.1%;流动资产周转率5.5次,下降0.2%。

统计监测的38种工业产品中有29个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为76.3%。其中,锂离子电池13.33万只,增长6.5%;实木地板46.27万立方米,增长26.4%;人造板29.59万立方米,增长29.4%;电光源2955万只,增长18.5%;家具27.88万件,增长13.3%;服装181万件,增长2.8%;水泥61.25万吨,下降16.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86亿元,增长6.7%。年末有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1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67亿元,增长25.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2.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53万平方米,增长77.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73万平方米,增长46.2%。

折叠 第三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亿元,下降31.2%。商品房施工面积59.07万平方米,下降16.3%,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5.37万平方米,增长259.9%。商品房竣工面积29.67万平方米,增长70.7%。商品房销售面积21.59万平方米,增长49.5%。商品房销售额7.53亿元,增长47.1%,其中住宅销售额5.51亿元,增长54.3%。商品住宅销售1839套,增长52.9%。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49亿元,增长2.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88万户,增长31.8%;移动电话37.87万部,增长6.2%。新增国际互联网用户3.2万户,累计达9.52万户,增长50.6%。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1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8.08亿元,增长1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0%。分经营地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37.43亿元,增长12.3%;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3.18亿元,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业4.91亿元,增长11.9%;零售业33.81亿元,增长12.4%;住宿业1.15亿元,增长15.5%;餐饮业10.74亿元,增长12.4%。

全年接待游客780.4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1亿元,增长25.0%。其中,景区接待游客386.0万人次,实现票务综合收入2.11亿元,增长2.0%。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事业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3所(不含小学教学点),在校生68198人,专任教师4452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8432人,专任教师856人;普通初中17所,在校生10750人,专任教师94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4161人,专任教师279人;小学63所,在校学生29529人,专任教师2080人;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14180人,幼儿教师22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4人,专任教师24人;职业培训机构1所,在校生1052人,专任教师44人。普通高考本科上线1285人,其中:重本上线380人,增加61人,增长19.1%,被北大录取1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1.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17.9%。

剑阁学校
校名简述
校址图片
四川省剑阁中学校
剑阁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学府。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的“东园”,宋代的“学宫”、“隆庆府学”,明代的“兼山书院”。1930年剑阁县立初级中学成立,1958年学校升格为高完中,198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重点高中,2013年被省教厅复核确认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剑阁县普安镇闻溪路15号
剑阁中学剑阁中学
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
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简称剑阁职中),又名四川省剑阁县职业中专学校、广元市剑门关龙江创业技工学校。2000年5月,剑阁职中在川北地区率先跻身于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中行列,成为广元市第一所国家级重点学校,享誉巴蜀大地。学校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四川省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三万余名初中级技术人才,被省教厅领导誉为“川北职教的旗帜,致富当地的摇篮”。剑阁县城东滨大道117号
剑阁职中剑阁职中

折叠 科技创新

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7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3件。新建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孵化民营科技型企业3家,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2项科技成果荣获市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可达45%左右。

折叠 文化建设

歌曲《喊山喊水》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影《豆腐﹒貂蝉》全国公开放映、《背篼法官》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第三届十佳微电影,“剑阁发布”公众号被评为2017年度四川十佳区县政务新媒体。送文化下乡104场次,开展大型广场文艺演出5场次,开展各类艺术展览24场次。

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63个,文化馆1个,美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7个。新建乡镇图书分馆25个,县图书馆建成国家一级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总藏书120千册。广播覆盖率99.8%。有线电视用户7.9万户,直播卫星用户3.3万户,电视覆盖率99.9%。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9.8%。乡镇农村公益固定放映点57个,放映公益性电影6528场。

折叠 卫生事业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行,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18%。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667个,实有病床2952张,每千人拥有病床6.08张,卫生技术人员345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11个。全县医院、卫生院62个,实有病床2892张,卫生技术人员23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61人;村卫生室550个,乡村医生776个。

折叠 体育事业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免费开放体育场馆11万人次,先后举办了剑阁县第七届男子篮球联赛、第四届足球联赛等比赛,积极组队参加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全县234名注册运动员训赛结合,积极备战十三届省运会,73名在训运动员在全省锦标赛5个项目中获得2金3银5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成功承办四川省体操锦标赛。大力推进体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剑门关山地马拉松、“剑门关蜀道半程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全县体彩销售网点36个,销售金额达679万元。

折叠 就业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602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7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7%。劳动者技能培训1389人,劳务品牌培训420人;引领大学生创业61人,发放创业补贴61万元、小额担保贷款1190万元。拓展输出渠道,转移输出劳动力27.28万人,创劳务收入43.61亿元。

2017年末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8.92万人,缴费人数13.2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1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4.3万人;工伤参保1.67万人;生育参保1.4万人;失业参保1.39万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实际参保54.21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33万人,发放保障金4872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15万人,发放保障金7991万元。全年救助困难群众9.92万人(含资助参保参合),发放救助资金1228.9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4.09万人次,救助金1836.17万元。养老服务事业取得新进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65%和70%,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50%,发放五保供养金1251.3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154.37万元。

折叠 居民生活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9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增加2439元,增长9.5%,人均消费性支出18468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4元,增加948元,增长9.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847元,增长10.2%。

折叠 环境保护

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县。省级园林县城创建顺利通过验收评审,省级生态县创建通过专家技术核查。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获全省首批国家级“森林氧吧”称号,剑门关镇被评为省级森林小镇。县城区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37天,优良率92.3%。城市建成区内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1.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小于66.1分贝,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90.1%;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95%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 [7]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民风民谷

宅舍

剑门人的住宅,在民国年间,住瓦舍与茅舍。瓦舍盖瓦,茅舍盖茅草和麦草。一些穷苦人家靠岩窟搭草棚,人称“千柱落脚”。草舍无楼,也不开窗户。富裕人家的瓦舍,正房的屋脊上用石灰糊砌成雄狮或其他吉祥之类的动物。民国年间,无论瓦舍或茅舍,都是四合院。院舍四周设楼阁,建明楼。明楼通全院,乡人叫“走马转阁楼”。是诸葛亮“剑阁道阁楼”的遗风。

每套院落,正中必设庭堂。有的庭房,堂通三间,中成“同”字,叫“梁二梁”庭房。庭房作官(公)用。敬“祖宗堂”,设“坛神”,停榇灵枢,斋醮道场等,属祭奠礼仪场所。住户人家有灶房,对厅屋、正房等。出院的“龙门”,富豪人家,呈八字“龙门”设“转堂”,即迎客的厅堂。要经过转堂才可进入院内。

山里人修房讲究“风脉”。要请风水先生查看“地脉”。一般的规矩:房后避陡岩,房前忌大沟,靠山向前看,门不闯北风,藏风又背景(静),屋干少疼痛。

屋前屋后栽柏、植竹。合抱之木和修长之竹掩映屋舍。林木与庭堂同为创业先祖遗产,属创业者后裔共同所有,即便是继承后,也不得任意拆迁,永久作“官(公)”。

屋舍建筑,多属土木结构。木架的,全用木柱穿逗,檐栋造势,钩心斗角。木板隔墙,雕凿花鸟,双门单窗,柱圆梁方。土木结构的墙体用黄泥土垒筑。屋顶椽檀,阶檐前柱均用木盖造。茅房,墙体用土,檀用圆木,椽子用直径二寸左右的通直树条,密密从屋顶铺下。盖草时,用细木条或小竹逐层压草,用篾条把压草的木杆拴寄到椽条上。盖草房的程序是从檐口到屋脊,草的下端要严蔽压木杆,盖成的房顶,草梗整齐有序,外形自然美观。室内面积,多是长一丈八尺,宽二丈二尺,厦八尺至一丈二尺,屋脊高丈六0六、丈八0八、丈九0九。

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村拆开四合院,单家独户兴修庭院式房屋,厨房、厕所、牲口圈分设。近年又特别喜爱沿公路要道建房,便于从事商品交易。建修材料,用水泥、砖块(或方块石)垒成。楼台里用预制板,窗户用铝合金材料。即便墙体仍用土垒,但阶檐前墙与柱子要用砖块、石灰、水泥糊垒,外表一概不露土面,看似砖砌。屋顶仍有瓦盖。新式建筑,屋高一般3.8米,室内面积长9米,宽3.6米。

衣饰

过去山里人穿土布,用蓝靛染成天蓝、双蓝、青、粉等色道。男女上装是左大襟,右肩下缝布纽扣。冬天长衫,夏天白布对门襟褂。裤,大裆,在腰间一折,闩在棉线搓成的裤带上,都穿单裤。操阔气的人穿上线袜,小圆口布底鞋。严冬,富人和士绅穿上两片一合、缝中嵌边的棉鞋,乡里人称“抱母鸡”棉鞋。妇女的衣裤款式与男式大同小异,惟鞋子,前尖到腰部,刺绣花鸟。袜底绣花。姑娘到了十四五岁,就开始学绘花、刺绣。绘绣到裁剪,是妇女才能的基本要求,中等农家的闺女都必须学会。

男女头上包头巾称“帕子”。男的多包白布,一般是五市尺。成年男子不盖头顶,上了年纪的便把头顶掩盖,叫“瞒头帕”。妇女头巾,布料精致有绫缎或者细布。长者七市尺,一律是青色。挽髻插簪,戴耳环、手镯。

床上无蚊帐、床单毯子,有绣花枕头,铺垫篾席或草席。被盖,白布里子,大红花面子,絮套用蚕茧做成。每到冬天,打絮套的匠师将蚕茧在锅里煮后,铺在细篾做成的帘子里,放进水里,用竹棍捶打开蚕茧,使丝棉结成片张,晾干后即成套絮,御寒力很强。

建国后,衣饰,农村城市化。只有50年代兴用大花布做裤子,而今还有流传。妇女着装有异色布裹边。发式,披肩短发,但额面的一绺短发匀称整齐垂吊在眉骨上端一指左右。男的从前剃光头,现在普遍留样式发型。

婚嫁

民国初年,剑门山区民间婚姻仍沿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婚姻习惯,婚礼分“纳彩”、“问名”、“纳吉”、“纳徽”、“请期”、“亲迎”等六个程序。民国25年以后,提倡婚姻自由,文明结婚。新式结婚仪式,设结婚礼堂,由司仪主持。奏“婚姻自由”歌曲,新郎新娘先行礼,然后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来宾代表分别致词,礼毕,鸣炮撒花,仪式毕,开筵招待来宾,后由新郎新娘的亲朋好友闹洞房。这种新式婚礼,只在城镇机关少数举行,农村仍沿袭旧式婚礼习俗。

剑门山区民间婚俗其大体过程为:

提酒,也叫“许话”。为议婚事,男方央(请)媒人到女方说婚,如同意,开具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相合者,男家给女家提酒一壶,叫做“提准酒”。

开庚,为定婚。男女两家决定联姻后,用红纸做成“庚贴”,面印“喜”字,内写男女出生年月日时辰,由男方备庚礼,送往女家,即可约期迎亲。富绅之家多送双猪六布(窄扣土布),金堂首饰,斗面斗米和喜酒等。贫苦之家也要送一些肉、酒、米、面等,称为“过礼”。

迎亲、拜堂,为结婚。“开庚”之后,由“红月”(媒人)通知女家迎亲时间,商议彩礼。迎亲时男方请“红月”、“取亲娘子”、“押礼先生”,同抬花轿。吹唢呐等组成迎亲队伍往女家迎亲。女家搭席“接路”,设“支客”酬应来宾。新娘穿新衣,以红布盖头,由“送亲娘子”扶上花轿并带上陪奁嫁妆,送往男家。婚轿到男方家后,新郎在门前迎接,鸣炮,吹打乐器。司仪给抬轿人散发红包(礼钱)后,簇拥新娘至厅堂“拜堂”,然后由新郎端香升导引新娘入新房,喝“交杯酒”,有一些地方兴闹洞房。新婚次日,夫妻回娘家,称“回门”。男女两家谢媒后,婚礼始告完结。

在旧式婚姻中,除一夫多妻制的残余外,还有一些婚姻习俗。早婚,民国时期,早婚普遍。童养媳,农村有贫苦人家迫于生计,将未成年的女儿送人家作童养媳,到一定年龄方才成婚。小郎大媳,有的人家男孩才几岁,为增加劳动力,便为其娶成年女子为妻。当时有民谣说:“十八女儿几岁男,夜夜要抱郎上床,不是公婆对我好,一脚把你蹬下床”。冲喜,有的人家儿子未婚病重,父母提前将订婚姑娘接过门,叫“冲喜”,以此寄望儿子病愈。守节,女子成婚后,丈夫因故死亡,不能改嫁,要守在夫家,称为“守节”。

建国后,实行新婚姻法,提倡婚姻自由。男女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到政府有关部门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择日成婚。80年代以后,在新婚青年办理法定结婚手续后,外出旅游,欢度蜜月。

此外,在剑门山区的婚俗中,有的寡妇再嫁时不离开家而是男方到女家生活,称“赘夫”。有的人家仅有一女,不愿外嫁,则招男子为婿,称“招赘”,男子称赘婿,民间称“将女抱儿”,一般情况,招赘时,男子应改随女性。

丧葬

民国时期,剑门山区民间的丧葬,都是木棺土葬,丧礼繁简视家境贫富而定,一般人都以父母丧葬为大事,要慎重办理。丧礼大致分为:报丧、奔丧。父母死后,儿女都要披麻戴孝执哭丧棒,往本族家和内亲家告诉死丧消息,称“报丧”,或叫“说信”。在外地子女得报,立即回,称“奔丧”。入殓,为死者净身,穿寿衣、寿鞋、盖衾被。在棺内铺一层柴灰,印“寿圈”。然后将尸体放入棺内,称“入殓”,有的还要放些铜钱、饰物、粮食等随葬品、然后盖棺。一般用柏木棺材,用黑漆刷染。富裕人家的棺材,内置金匣,棺外套椁,合称“棺椁”。停丧,将入殓停棺于灵堂,设香茶祭品,点灯祭奠。延请僧道念经超渡,做“道场”。然后择期而葬。守孝、七祭、周年。入葬后,晚辈在墓地生烟火,每七天到坟前祭奠一次,共计七七四十九天毕。守孝到第二年死者逝世之日,称“头周年”。以后是“二周年”、“三周年”。也要祭奠。每年“三元”节期,都要挂纸焚香祭奠。

民间的坟墓结构,因贫富而异。富者生前:先修“花坟”,以石料建成一至三层类似宙宇,刻人物、花纹,中立墓碑。有的坟前建“坟亭子”。穷人坟墓简陋,用石头垒砌成三角形坟头,或以土堆成圆包。

建国后,丧葬礼俗从简,多以挂遗像,佩黑纱,戴小白花,献花圈,送祭帐,开追悼会的形式悼念死者。

刀耕火种

剑门山人房前屋后耕地少。每年二至三月,树叶子刚吐青时,便到深山荒芜处砍火地。寻到土层较厚,荆棘灌丛茂盛的地方,把灌丛全砍掉,待稍干,放火烧。用刀嘴或尖嘴锄在烧过的地面上,一窝一籽点上苞谷或大豆。种子下土,过五六天时间,就要防鸟雀啄嫩芽。苞谷成熟后要防止猴子掰苞谷,敲梆子是庄稼人决定性的农活。剑门山的猴子成群结队,一来就有几十只。猴子常常躲在苞谷地附近,只要木梆子一不发响,就进地里胡乱地糟蹋。但苞谷成熟时,又利用猴子的劳动力,在地里多放几个漏底篾背,猴子把苞谷棒子掰下来丢进背篓里,掰一阵,背上漏底篾背就跑,结果棒子全在地上。

到高山干农活,都是背上锅碗或者烧上苞谷面镆到地里就餐。

为地盛长庄稼,多数是连耕三年,到第四年留下长柴草,又到另一地开辟火地。50年代,剑门山迁入了很多农户,固定了耕地面积,加上农业科技推广,刀耕火种现象绝迹。

赶场

区乡所在地为集镇。赶场均与邻近场期错开,每隔日一赶:即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类推,城里为百日场。“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期间场期曾改为七日场、十日场,拨乱反正后又恢复。主要是农民买卖农副产品,互通有无。旧社会,区署、乡公所于各场设场头客总各一人。负责管理集市、收费。人民政府成立后,区乡人民政府在区乡场镇设税务稽征组,市场交易员。1953年至今设有市场管理委员会、工商所、税务所。

乡下人视赶场为乐事,穿戴均比平常讲究,尤其是青年男女,有的买卖东西,有的会(约)人办事,也有专门玩耍的。有些老人,三朋四友伙在一起,或是喝茶,或是喝酒聊天,亲戚挚友相遇无所不谈。自实行改革开放后,人们赶场,则多谈商品经济发展。

庙会

剑门山区沟深山大,有山便多庙,一年四季便有赶庙会的习俗。正月文昌会,二月娘娘会,三月清明会,四月佛祖会,五月青苗会,六月晒绫会,七月亡人会,八月天子会,九月重阳会,十月牛王会,冬月送寒衣,腊月灶王会。此外还有玉皇会、药王会、土地会、观音会等。其中文昌会、青苗会,赶会人众多,声势大。剑门的猪王山,每年二月二十五赶会,凡养猪的人家都会做上面猪拜会。

文昌会,又称“大肉会”。文昌的称谓叫梓潼帝君,其地位跟皇帝差不多。每年出巡一次,驻跸到另一个地方,乡里人称“行香”。确定日期,选出醮主(醮一人或多人),一般由当地乡绅充当。醮主实际就是会首,其出面征粮化钱,凡是许了愿的,都要报告会首,支持钱粮,所化粮钱用于庙会的开销,醮主杀肥猪做大肉。文昌菩萨行香时,由八人扶轿抬着游村,信男善女尾随其后,村里人见到游行的文昌菩萨都要“漂香”。各家各户提前烧柏桠枝熏房,如有人、猪、牛、狗、猫生小崽,未满月的要避讳,女人月经期间要回避。菩萨过村后,等于扫瘟去魔,降下吉祥。每家每户用碗盛粮上插焚香,这碗称秋香粮的粮食应交给醮主。

菩萨驻跸到哪里,哪里就有会期,由许了愿的户主,自办一席酒菜,背上来招待护送菩萨的随行人员。

自菩萨出巡期起到回座庙堂,都是会期,主会期为“大肉会”。“大肉会”期间,一次出席50桌,一桌十六碗,四个大肉,每个大肉独盛一碗,四面坠桌,有4公斤重,凡赴宴者,自己带上调料和刀子,用刀子切肉蘸着调料吃,吃半块肉者誉为“强手”。

文昌会必须在有文昌庙的地方举行。文昌分行文昌和坐文昌,行文昌为木雕,坐文昌为泥雕。只有行文昌才举办行香会。剑门关只有一尊行文昌,所以每年赶会一次。

青苗会、牛王会属小范围庙会,哪家遭了天灾人祸,便出头当个“逗头”,举办一次。

过年

剑门山区民间过年与外地不同,从农历腊月二十三祭奠灶王菩萨升天起,到除夕之夜算是年关的准备阶段,杀年猪,打扫清洁卫生等。腊月二十三晚要“祭灶”。传说灶神是“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神”。人家要燃点香蜡,供献米糖,送“灶神”升天,祈灶神“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二十四日起,打扫扬尘,掏阴阳沟,洗衣服,洗厨具,备办节日食品。三十日要吃“团圆饭”。“团圆饭”,做足三天的干饭,即初一到初三,不能生米下锅。还要贴春联、门神、年画、挂灯笼,晚上为除夕夜,意味旧年至夕而除,明日另换新年。大人小孩都要洗脚,称“脱穷皮”。合家人围火炉畅叙。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成年男子打锣鼓响器,放鞭炮,小孩子做游戏。通宵不眠,谓之“守岁”,至凌晨,要抢“金银水”,听开山鸟叫,预测来年的丰收。富人家逢年关狂欢阵阵,穷苦人家愁债累累,唯小孩,有几天的放肆日子,不犯大的规矩,家长是不会出手打骂孩子。正月初二至初五日,为拜新年的时期。新婚的小夫妻,必回娘家贺拜,家族亲友彼此宴请,称“吃年酒”。城市和集镇上,初二日晚上互送拜年片,用红纸写上“恭贺新年”等字样贴在亲友大门上,表示祝贺。民间组织龙灯、花灯到大院落贺年。初五日,称“破五”。这天过后,城镇行业开始营业,农村开始农事活动。初七为人过年,只在饭菜上升级。建国后,“过年”改称“春节”,仍是重要节日。

端阳

端阳节为农历五月五日。又名“端五”、“端午”。城乡居民视作重要节日。家家门口挂菖蒲、白艾,因之又称为“蒲阳节”。剑门人习惯蒸馍,新婚归,逢端五,要送馍回娘家,叫“送节”。大人小孩喝雄磺酒,用雄磺粉调酒涂在小儿脸、手足心和耳朵,给小孩挂香包,以避病祛邪。沿嘉陵江岸居民常有划龙船竞赛活动。建国后,境内民间仍过此节,并以五月五日为“头端阳”,十五日为“二端阳”,二十五日为“三端阳”。节日期中,亲友互相馈送新麦面馍、鸡蛋等,表示祝节。

中元

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亡人节”或“鬼节”。城乡人家要备置香蜡、纸钱、水饭等供于坟前,或在野外烧化纸钱,祭祀祖先。这种习俗在民间普遍流传。

中秋

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要吃圆形糖饼,名“月饼”。民间传说,八月十五是“月亮婆婆”生日,一般人家都要在院内陈列瓜果,烧香拜月,全家人围坐吃月饼、瓜果共赏“月花”。中秋节也是剑门山民间入秋后的尝新节,红薯、芋子初熟上市,民谚“苍不苍(老不老),嫩不嫩,八月十五尝一顿”。建国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每逢中秋节,家人都要团聚,加餐过节。亲友互送月饼,表示贺节。县城有关部门都要举行中秋茶话会,邀请台属、侨属参加,畅谈形势,思亲、思友,表述祖国统一之情。

腊八

腊八节为农历腊月初八,源于远古的“腊祭”,流传为“腊八节”。是日,要做“腊八粥”。以大米、黄豆、豌豆、小豆、绿豆、蔬菜、豆腐等粮菜混煮而成,有肉为“荤腊八”,无肉为“素腊八”。吃“腊八粥”,意在庆祝和祈求丰收。此俗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祭祀

民国年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孔子、祭关羽、祭文昌、祭名宦乡贤。以社稷坛、先农坛、先蚕祠等庙祠为祭祀场所。以文庙祭孔,武庙祭关羽较为隆重。宗祠祭祀,每年三次,春祭在清明前后,秋祭为中元节,年祭除夕举行。由族长主祭,户主陪祭。祭祀过程有:“启户”、“迎神”、“参神”、“献馔”、读祭文等。祀毕,族众聚会饮宴。一般人家堂屋内均设有祭祀用的神龛。神龛中书贴“天地君亲师位”,两边竖祖先牌位。富家的神龛十分讲究,以木雕饰图案,有匾额楹联等。祭祀活动一年主要有三次:一是清明节,到祖先坟头植树、挂纸钱。二是中元节,在门前或野外烧纸钱,祭祀祖先。三是“除夕”,全家人怀念祖先,在神龛前焚香、化纸钱跪拜行礼。 [8]

折叠 民俗文化

傩戏傩戏

傩戏: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高观皮影:皮影艺术历史悠久,远溯两汉。宋代,关于皮影演出,典籍中多有记载。川北皮影活跃于剑阁、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等县农村,剑阁高观乡融土皮影和广皮影之长所创作的皮影,在川北颇具影响。

剑阁纸偶:纸偶历史悠久,从唐宋的木偶“家官”演变而来,是四川省剑阁县剑门山区人民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化石,是剑门人发展的历史,是剑门山区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历史变迁的载体。集表演艺术、制作艺术、舞台艺术、音乐演唱艺术于一体。制作精良,表演精湛,人物举手投足、眉目传神,乐曲旋律独具剑门神韵,唱腔极具剑门泥土白龙纸偶历史悠久,从唐宋的木偶“家官”演变而来,是剑门山区人民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化石,是剑门人发展的历史,是剑门山区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历史变迁的载体。集表演艺术、制作艺术、舞台艺术、音乐演唱艺术于一体。制作精良,表演精湛,人物举手投足、眉目传神,乐曲旋律独具剑门神韵,唱腔极具剑门泥土芳香。 [9]

折叠 剑阁特产

​剑门火腿​剑门火腿剑门火腿

剑阁被誉为“腊肉之乡”。腊肉,由腊月腌制而得名。据说秦始皇改年制以十二月为腊月,下旨天下大庆,这一月百姓杀猪宰羊,并腌制肉食品储存来年食用。据《剑州志》载,剑人每岁冬宰杀肥猪,腌制腊肉,堪称佳品,或宴请宾客,或赠送亲友。

剑阁腊肉系采民间腌制方法,因为剑门山区腊月天气温、湿度正适合腌制腊肉,猪肉经过腌制后,烧柏木枝和锯木屑熏后,阴凉风干。剑门腌腊制品色泽红亮,气味干香,入口油而不腻,早负盛名。解放前,剑阁腊肉远销西南、西北等省市。解放后,畅销国内外。在腌腊制品中,特别是剑门火腿声誉卓著。“剑门牌”火腿选用肥瘦适度的猪肉,于每年立冬开始下料,经过腌、洗、晒、整型、配制上等佐料,腌制发酵等工序,从原料到成品一般需时5-8个月。剑门火腿爪弯腿直,腿心丰满,色泽金黄,状如瑟琶,刀工光洁,瘦肉切面嫣红似火,肥肉呈乳白色,肉质干爽,富有弹性。其味清香纯正,咸淡可口,肥不腻口,瘦不嵌牙。剑门火腿经国家检验、注册“剑门牌”商标。曾被商业部、四川省评为优质产品。

剑门豆腐:

豆腐是传统的大众食品,营养丰盛,能强身键体,疗疾美容,延年益寿。“剑门豆腐”,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豆腐,是剑阁县剑门关镇一绝。俗话说: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

剑门豆腐以剑门山区砾岩油沙石土出产的黄豆为原料,使用来自剑门七十一峰的剑泉水,经浸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脱水等工序制成。剑门豆腐颜色雪白,细嫩鲜美,口感不涩,且有淡淡清香,并韧性极强。采用炒、炸、熘、烧、炖、蒸、氽、凉拌等烹调方法,可制作出200多个品种的菜肴。

椐史料记载,剑门关镇的豆腐制作技术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汉中被魏将钟会、邓艾打败后,退守险隘剑门关。当时姜维营中兵疲不能战,马乏不能骑,眼看蜀北屏障剑门危在旦夕。剑门一地方官忙向姜维献计:闭关三日不战,号今百姓家家磨豆浆,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战马,待兵马体力恢复再战。此计确实很灵。使士兵和战马体力迅速得到恢复。三日之后,姜维仅引五千兵将杀下关去,大败钟会,使魏兵倒退十里下寨,解了剑门危急。又传当年唐玄宗入蜀途经剑门,因身体疲劳,又思贵妃,寝不安,食无味,当地父老献上一碗剑门豆腐,他顿时胃口大开,高兴之余将这儿的特产黄豆封为“皇豆”。

千百年来,剑门人民创造了很多制作、烹调豆腐的方法,使之逐步形成了特色显著的地方名产。与其它地方的豆腐比较,它的突出特色有四:一是颜色雪白;二是质地细嫩;三是韧性极强,无论切块、拉条、开片、切丝都得心应手,随意成形,不碎不烂;四是味道鲜美,就是距剑门30公里的剑阁县城里做的豆腐也比不上。据悉,县城和其它地方将到门制作、烹调豆腐的好手请去,但做出来的豆腐无论颜色和味道都相差很大。其原因有三:一是剑门的大豆种在剑门山区的石沙地里,土质干燥,透风良好,产出的大豆蛋白、脂肪含量高;二是制作剑门豆腐的水,是来自剑门七十二峰的泉水,有丰富的矿泉质成份,所以豆腐特别好吃;三是制作方法精细考究,技艺独特。

剑门豆腐很讲究烹调方法,有炒、炸、焰、烧、蒸、煎、炖和凉拌等80多个品种,近年来随着剑门三国文化的开发,又制作了灯笼豆腐、怀胎豆腐、草船偷箭、水淹七军、八阵图等十多个新品种。剑门场仅千余人口,但经营豆腐的店家就有130多个。人们一进入这个古老的场镇,就仿佛到了“豆腐之乡,只见店内桌上摆着豆腐,锅里烹着豆腐,笼里蒸着豆腐,旅游剑门的中外游客和川陕公路上来往的行人进餐也无不在吃着豆腐。

剑门豆腐不仅质优味鲜,而且物美价廉,豆腐店经常承包豆腐席,每桌三、四十元不等,按质论价。一、二人进餐时,随点一两份,只需几元钱就可饱食一顿。总之,当你游览剑门雄关之后,再细细品尝一下剑门豆腐,真是难得的享受。

剑门绿茶:

剑门绿茶剑门绿茶剑门绿茶,历史有名,《蜀中名胜记》有载:“有梁山寺,产茶,亦为蜀中奇品”。其实,早在唐代,剑门的绿茶已成贡品,宋代诗人陆放翁“细雨骑驴入剑门”时,曾在把盏品茗之后也即兴盛赞剑门玉绿,就是当年的中国工农红军攻克剑门关后,几位指挥战斗的将军们也称“雄关有茶香中华”。

剑门山海拔千余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长。建国以来,剑门山区拥有茶叶基地十余个,面积万余亩,尤以位于剑门关七十二峰之颠仙峰观的剑门关茶场盛名。剑门关茶远销全国各地,其中“剑门玉绿”获中国西部农博会名优产品称号,“剑门翠云玉芽”荣获第五界“中杯茶”一等奖。从而,剑门绿茶盛名远播,信受茗君们的格外青睐。

剑门手杖:

剑门手杖简称剑杖,古称孔明杖。剑阁手杖以剑门山区灌丛中的硬杂木和藤条为原材料,经民间手杖艺人根据藤条、杂木的自然造型加工而成,因为剑阁手杖材料质地细腻、坚韧、斑纹别致、造型自然奇特、极具地方特色,在民国年间已成为名特产品,有“剑阁的拐棍(杖),保宁(阆中)的醋”之说。解放后,手杖生产已成规模。曾多次参加国内国外展览,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10]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剑门关风景名胜区

剑门关剑门关

剑门关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被批准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和四川省地质公园,集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关隘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融雄、险、奇、幽于一身。

石笋峰高79米,形似竹笋天柱,拔地冲天而起。据说其顶端原本虬枝缠绕,突然起了不明大火,层层上奏至朝廷,皇帝闻言“十省”起火大惊,一老臣细看奏折方知究竟,但不好直言便称天火自灭,随后皇帝也知自己闹了笑话。至今,当年“天火未烧死”的那棵“九把斧树”还挺立在石笋峰上。

折叠 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主要是指广元经剑门关、剑阁到绵阳这一线的风景名胜。剑门蜀道沿线古迹众多,可以观赏到三星堆遗址、德阳文庙、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庙等。古道雄伟惊险,山顶的玻璃栈道很是刺激,值得体验。

剑门蜀道因诗仙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得以名扬天下,而如今游客可以相对较轻松地游玩蜀道:坐索道或是步行皆可。一路上树木苍翠,旁边是悬崖峭壁,可以体会到“猿揉欲度愁攀岩”的感觉。到达山顶后可以在玻璃观景台欣赏剑门关的壮美风景。

折叠 梁山寺

梁山寺梁山寺

梁山寺在剑门关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1180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曾是梁武帝萧衍于公元551年出家修行的地方。寺院主要景点有大门对联、观音殿、八角井等。

折叠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于2009年12月22日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列之一。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剑门关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关隘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

剑门关景区位于剑阁县城南10公里处,原称剑阁,为蜀北屏障、两川咽喉,是古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也是剑门蜀道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和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

剑门关地处数百里大剑山中段的一个缺口,七十二峰形若利剑,俨然一道天然屏障。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这里曾发生过一百余次战争、十多位帝王莅临并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近四千幅作品。当年蜀将姜维凭借天险,曾拒魏军十万之师于关外。现存诸葛亮建关的遗址,古老的寺庙,珍贵的碑刻以及著名的剑门四景(剑门细雨、梁山松涛、夕照绝壁、雪染翠云)和剑门四奇(姜维石像、千年紫荆、松柏长青、剑山石笋)。

折叠 剑阁古城

剑阁古城是剑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剑阁古城剑阁古城自南北朝宋大明中(公元457枣464年)置南安郡,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继有:南齐、梁置安州;北魏、北周置始州普安郡,隋置普安郡;唐、五代置剑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改剑阁县,1935年又置剑阁专署。

四山环绕的剑阁县城,北有涓涓傍城东门过闻溪河,东南有秀丽的鹤鸣山,川陕公路傍城东门过闻溪河,终日车如流,人如潮。那横跨闻溪河上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原是平板石桥,名武侯桥,是诸葛亮率兵北伐时所造。伫立桥上,扶栏眺望,便可见面城东门残存的古城墙。明正德年间(1515年后)剑州知州李璧主持修筑的城墙,呈桃形状环绕古城,周长1582米,现只存528米。那青石垒砌,中心夯土,高5米。厚3米的城墙,仍能看出当年城墙的雄壮。

古城东门,便是东西走向横穿城池的主街道。古城东门,便是东西走向横穿城池的主街道。从钟古楼东街数百米便可进入著名的二贤祠。从钟古楼东街数百米便可进入著名的二贤祠。从钟鼓楼往西出西门里许,便可见到翠竹环绕的龙泉井,为椭圆形石坑,直径2米,泉水清洌,冬暖夏凉,其味甘美。剑阁城西门外,汉阳山麓宋代始建的南禅寺,城南门外烟街上的圣寿寺,殿宇昂然,古貌尚存,是古城普安镇的又一大特色。

明代的城墙,幽深的古寺,典雅的钟鼓楼,鳞次栉比的瓦舍高楼,古朴的十字街,步履街头,宛若置身明代的古市之中。 [11]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人物

剑阁名人
魏徵
黄裳
赵炳然
李榕
高良伦
张正桃
梁承烈 [12]
参考资料
  • 1. 剑阁建置沿革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0-16]
  • 2. 剑阁乡镇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0-16]
  • 3. 气候特征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0-16]
  • 4. 森林资源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0-16]
  • 5. 野生动物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0-16]
  • 6. 政府领导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11]
  • 7. 剑阁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0-17]
  • 8. 民风民俗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0-17]
  • 9. 民俗文化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0-17]
  • 10. 剑阁特产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0-17]
  • 11. 剑阁景点 . 携程网 . [2018-10-17]
  • 12. 名人轶事 . 剑阁县人民政府 . [2018-10-17]
展开全部

阅读全文

为您推荐

    剑阁县
    剑阁县

    1 建置沿革
    1.1 历史演变
    1.2 县域变迁
    1.3 剑阁置县及县名考略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3.1 位置境域
    3.2 气候特征
    4 自然资源
    4.1 森林资源
    4.2 动物资源
    5 区域人口
    6 区域政治
    7 区域经济
    7.1 综合概述
    7.2 第一产业
    7.3 第二产业
    7.4 第三产业
    8 社会事业
    8.1 教育事业
    8.2 科技创新
    8.3 文化建设
    8.4 卫生事业
    8.5 体育事业
    8.6 就业保障
    8.7 居民生活
    8.8 环境保护
    9 历史文化
    9.1 民风民谷
    9.2 民俗文化
    9.3 剑阁特产
    10 风景名胜
    10.1 剑门关风景名胜区
    10.2 剑门蜀道
    10.3 梁山寺
    10.4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
    10.5 剑阁古城
    11 历史人物

    深圳SEO优化公司黄石网站优化按天收费推荐阳泉SEO按天计费公司来宾百度标王公司柳州SEO按天扣费迁安百度竞价价格永新网站推广工具哪家好大连网站搜索优化报价济宁seo网站优化价格昆明百度竞价包年推广报价宜昌网站推广系统多少钱东莞网站建设设计公司潜江关键词按天计费淮安seo排名价格晋中关键词按天扣费深圳网站推广系统荷坳网站优化按天收费汉中百搜标王多少钱六安百姓网标王价格哈密网站优化排名多少钱日照建网站哪家好株洲网站改版大浪百姓网标王多少钱邵阳网站优化推广推荐长葛百搜标王甘孜网站关键词优化推荐南通网站优化按天扣费淮北推广网站霍邱外贸网站建设公司泸州百度网站优化排名多少钱东营网站建设设计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深圳SEO优化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